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以工商银行为例
摘要:利率市场化是中国金融自由化的关键,其可以通过储蓄效应、渠道效应和收入效应,深化金融市场功能,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并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但同时,利率市场化也会提高利率波动,加剧银行竞争,压低贷款利率,提高存款利率,在利率市场化完成后,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形势将更为严峻。因此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控制体系,促进商业银行稳健经营是现如今银行业面临的严峻问题。
关键词:利率风险;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工商银行
一、文献综述
(一)选题背景
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都纷纷被卷入金融自由化之中。国内外学者对利率、利率有关理论进行了广泛研究,涉及多个角度和学派。罗纳德·麦金农(Ronald McKinnon)和爱德华·肖(Edward Shaw)最早开始研究金融深化问题并提出利率市场化的理论。麦金农和肖提出“金融抑制理论”,即发展中国家政府过度干预金融市场,人为压低利率水平,会导致金融市场效率偏低,极易出现寻租和市场失灵,而突破这种“金融抑制”的有效方法就是“金融自由化”,即突破政府的行政干预,深化金融市场改革。“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在当时具有真实性和深刻性,揭示了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根本问题。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自由化的关键,从1996年6月人民银行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以来,我国不断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直到2015年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下限,历时20年的利率市场化基本完成。期间我国先后推动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利率的市场化、外币利率市场化、贷款利率市场化的实现,一步步放开市场管制,以促进由供求关系决定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的建立。
这一改革无论从正面还是负面都对我国金融机构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推动市场充分发挥自身功能、合理配置各项资源以及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也会提高利率的波动、加剧银行间竞争、压低贷款利率,从而影响金融机构收入的稳定性,引发利率风险。这使得我国金融市场虽然能够在有利环境中取得更好地发展,但却不得不接受与之相伴而来的不利影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迈进会直接对金融机构中最具代表性的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造成影响,从而导致银行存贷款利差、资产负债结构和经营效率等各方面的问题相继出现,这对银行利率风险防控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针对利率改革带来的问题,国外已经创造出有效的风险度量手段并且发展了一套成熟的管理模式,而中国仍在改革进程中,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的发展都不够成熟,各项技术都不够发达,因此我国需要特别关注变革中的问题尤其是日益凸显的利率风险。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