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为基础上引入农村金融对农民收入影响,然后分析农民收入具有代表性的影响因素。第一部分是研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国内外研究学者都通过实证证明金融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第二部分是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国外研究学者是认为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是呈现倒“U”形式的,国内学者主要基于整体视角来研究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影响,但是由于各地经济水平的不同,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是不同的。第三部分是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教育水平、基础建设、城乡差距等。
关键词:农村金融发展;农村经济;农民收入
一、文献综述
-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
-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早,这方面的文献最早可以追溯到1873年,Walter Bagehot在他的《伦巴特街》中提出金融为国家重点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推动了英国的政治改革。1952年,Robinson在《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结论显示,由消费结构促金融结构的转变能够实现实体经济结构的升级,经济增长带动金融业的发展。1969年,雷蒙德·戈德史密斯提出“金融发展就是金融结构的变化”,阐述了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并确定了一些测定金融发展的相关指标。1973年,罗纳德·麦金农首提金融抑制论,指出政府对金融市场的干预和对利率汇率的管制严重阻碍着经济的发展;E. S.肖在《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一文中提出金融深化论,阐述了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自此金融发展理论形成。Greenwood and Jovanovic(1990)及Greenwood and Smith(1997)在各自的模型中通过引入固定交易费用和固定交易成本等自变量,实证研究说明经济发展带动了金融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会促进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和效率的提高。King and Levine(1993)通过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采取相关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最终得到了显著正相关的回归结果,得到了金融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
- 国内研究现状
因我国的经济发展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国内有关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相对较晚,但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迅速崛起,这方面的研究也如雨后春笋般展开,并取得了适应我国自身发展的研究成果。江其务(1998)认为在现有经济形势下,通过调整金融结构带动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谈儒勇(1999)实证研究我国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结果表明我国金融中介体的发展对经济增长有正向作用,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的金融发展应在经济增长之前,前者对后者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战明华、王忠锐和许月丽(2003)选取相关指标表示我国金融中介、金融市场的发展,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二者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如果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发展狭义上可以表示我国金融发展状况的话,那么就说明我国的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原因。温涛、冉光和、熊德平(2004)通过对金融产业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进行可行性研究,提出金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带动经济增长,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王莹、许樟勇(2008)将帕加诺模型运用到农村金融研究中,通过选取农村金融相关率,资本转化率,及利率等指标,利用1985-2005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最后结论认为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前者作用于后者。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的黄燕君、钟璐(2009 )等人以浙江省为例,采用1991-2006年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结论表明,浙江的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作用明显,其中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较大。海新权、程宏波和何亚玲(2011)等以甘肃省为例,采用省内98-08年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结论表明前者是后者的原因,前者对后者具有促进作用。胡峻(2012)了内生增长模型,釆用农村贷款产出比衡量农村金融发展,研究其与社会边际资本生产率、储蓄—投资转化率以及储蓄率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 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的关系
- 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King,R(2013)运用动态模型说明了,在经济发展初期,金融发展会加剧收入不平等;随着经济发展,金融发展将使收入差距缩小,两者呈现倒“U”型的变化趋势,称为“库兹涅茨效应”。Greenwood(2010)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收入差距与金融市场是否完善有关。认为在发展不完善的金融市场上,信息容易不对称,穷人承担不起过高的融资成本,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富人则能轻易地得到金融支持,这会扩大两者间的收入差距。Galor(2013)发现金融发展水平与收入差距呈负相关,金融市场完善时,收入分配将趋于平等,他认为,要促进农民增收,就需要建立农村资本的形成机制,要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健各项风险防范措施。Aghion(2012)农村合作基金作为非正规金融机构,将给农村正规金融发展带来冲击,加大了农民贷款的难度,阻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Glenn(2019)运用世界各国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发展的程度高,将促进现代产业的比重升高,收入差距将因此扩大。
- 国内研究现状
基于全国范围内的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关系的研究文献较多,如温涛,冉光和,熊德平(2005)通过对我国1952-2003年的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通过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的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负相关,前者抑制了后者,文章也揭示了我国金融发展存在结构和功能的失衡问题,但由于改革开放前后数据统计口径的不一致,此文的结论仍有待考究。许崇正、高希武(2005)的研究中首先提出假设前提,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来论证假设的成立与否,其结论认为90年代以来,农村金融发展并未对农民收入的增长做出实质性贡献,应增加农村信贷资金供给,加大金融支农力度。方金兵,张兵,曹阳(2009)研究了农村金融发展规模、效率和结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认为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对农民增收作用明显;而效率与结构对农民增收起到了反向作用,应当深化农村金融结构调整,强化金融支农效率,提高农民收入。
最近几年,学者们开始意识到由于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全国范围内二者的关系的研究成果不一定适用于省区等地方,所以出现了一些以省区范围为研究区域的文章。如李喜梅、王满仓(2006)以陕西省为例研究得出该省农村金融发展在样本期间并未对农民增收起到积极作用,农村资本的外流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为此政府部门应当重视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加强陕西省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引导民间金融发展规范化,实现农民增收中的金融支持作用。章玲超、李爱喜和张妍婕(2008)运用VAR模型,以浙江省为例,论证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论认为二者存在单向因果关系,浙江的农村金融效率在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上效果显著,相反金融相关率起到了一定抑制作用,政府应当优化当前浙江省的金融发展结构。罗剑朝,阐先学(2008)指出由于我国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全国的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的关系并不一定符合地方的实际情况,因此他们对山西省进行了针对性研究,通过运用状态空间模型,最后得出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的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增收支持力度不够,应当通过加大农村金融的改革力度来促使山西省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