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购买力平价视角的人民币汇率变动因素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17 10:12:51

人民币汇率变动因素分析

——基于购买力平价视角

摘要:汇率是一个国家的货币可以背转换成其他货币的价格。汇率变动是指一国货币对外价值的上下波动情况,包括货币贬值和货币升值。汇率也是国际间贸易、投资中不可忽视的一大因素。如今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随着我国经济在国际上的地位提高,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情况也不容忽视。基于购买力平价视角和对以下文献的研究,计划在更深层次讨论研究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VAR;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

一、文献综述

国内文献:

国内学者对汇率使用购买力平价测算方法研究比较晚,且发展不够成熟。我国93年开始参加国际比较项目,在此之前对于PPP的研究几乎没有,在国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刘林姗(2010)认为基于1994~2005年我国人民币汇率的变化情况发现1.购买力平价理论以市场竞争、商品套购和一价定律为基础,其限制条件非常严格,其包括:所有商品都具有可贸易性; 无关税、运输成本和其他贸易条件限制;商品具有同一性;两国的价格指数的权数相同。这都是对于理想情况的描述,对于中国 1994~2005年的发展摸索时期来说是很难实现的。2.而且一价定律这个前提条件也存在不现实性,一价定律的基础是所有商品都是国际贸易品,套利活动可以使其价格趋于一致,但是,对于中国等大多数国家来说,非贸易品在国民生产总值中 所占比重大于贸易商品所占比重,这一情况形成既有自然贸易 条件限制也有着政府宏观调控的影响,故一价定律也难以成立。3.用于比较的汇率存在缺陷,1994年以前的汇率的调整往往是 滞后的,缺乏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扭曲了人民币汇率变动与 中美物价指数变动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计算 1994 年汇率的变动 率时,要对 1993 年的汇率进行调整。4.对于外汇市场和商品市 场以外的其他市场考虑不足,如证劵,劳务市场等。根据相对购买力平价所得的理论人民币汇率走势与实际相差巨大,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并不能很好的分析 1994~2005年我国人民币汇率的变化。

在经济转轨过程中维持名义汇率相对稳定的同时,必须抓紧实现经济结构的转轨、金融体系与社会保障体系的 再造与完善,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只有稳定的本币币值才可以有稳定的汇率和保证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一国社会经济发展综合实力的不断增长,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产业竞争力的不断提高,金融体系与社会保障 体系的不断完善,一国货币的升值是必然的趋势,一个经济强国的货币最终必然具有国际货币的地位。

陈梦根、牛华(2016)以77个经济体2001 - 2013年间数据为样本,考察购买力平价的变动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统计分析表明,样本期内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货币购买力平价上升,不同发展水平经济体的购买力平价变化呈现不同特点,低收入经济体之间PPP变动差异显著, 而高收入经济体之间PPP变动差异较不明显。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一国或地区由低收入向高收入演进时货币购买力平价变动幅度呈先升后降特征。研究发现,人均收入、名义汇率、货币供应、外商直接投资变动与 PPP 变动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贸易依存度和就业指标变动与PPP变动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经济增长和货币供应增加将 带动PPP上升,汇率升值和贸易依存度上升则往往伴随PPP下降。此外,PPP 与城镇化水平变动方向一致,而与就业水平变动方向相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