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校园贷风险防范与教育引导机制的研究文献综述

 2022-10-01 21:33:01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各个网络借贷平台也借势兴起吸引了不少消费者进行网络借贷。校园贷作为一种特殊的网络借贷形式,为大学生群体提供了借款便利,但也由此引发了许多问题。近几年,有关校园贷的犯罪案件层出不穷,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许多专家学者也就校园贷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1.理论研究:

首先,就校园贷这个名词需要给出一个定义,许多文献中并没有就校园贷的定义进行详细清晰的阐述,但是王国顺(2017)归纳了校园贷的本质,即商业借贷。校园贷从概念上来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校园贷可定义为在互联网的各个借贷平台上目标客户群体涵盖各个高校的大学生的各项借贷业务的总称,包含助学贷款、消费贷款、创业贷款等。而狭义上的校园贷依据其具体的借贷平台可分为五类,分别是电商背景的电商平台、消费金融公司、P2P贷款平台、线下私贷以及银行机构。

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校园贷的兴起不是偶然。王铭、陈文雯、王守刚(2018)梳理了校园贷的发展过程,2014年校园贷顺应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因时而起,迅速蔓延全国,展现出了广阔的市场前景,2015年各种校园贷井喷式爆炸增长,进而吸引众多犯罪分子投机取巧,相关案件层出不穷,暴露出严重问题,2016年教育部发布相关文件明确要求加强对校园贷的监管,整改相关问题,态度强硬,最终2017年教育部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提出取缔校园贷。校园贷的整个发展历程快速且轰动,产生众多问题的同时引发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思考。

杨吉利(2019)指出,校园贷发展中存在的一个首要问题是审核机制不完善,一方面校园贷审核门槛较低,无需抵押和担保,造成学生失信违约概率升高,另一方面,校园贷是网络借贷平台,并无线下实体机构,审核资料环节容易出现问题,身份信息易被盗用,造成严重后果。王鸿敏、闫海水(2018)还指出了校园贷存在的另一大问题是利率问题,校园贷平台往往会以低利率诱导大学生,但是通常用等额本息还款方式计算应还金额,大学生一旦无力偿付,就会利滚利,犹如高利贷,伴随而来的是平台方的“暴力催款”,致使大学生的财产和生命均受到威胁,相关案件频发。杜星辰、王婕、周洪福(2018)从市场分析视角,运用PEST分析法分析校园贷发展现状,得出校园贷拥有十分良好的发展环境但因其自身模式引发众多问题的结论,并运用SWOT分析法将国内校园贷平台和国外进行比较,总结出国内校园贷的根源问题在于监管不力。总之,校园贷存在的问题不容小觑,急需整治。

王鸿敏、闫海水(2018)分别从监管、平台、大学生的角度进行了解析,归纳总结了校园贷乱象丛生的原因。校园贷作为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新兴产物,监管还不规范和完善,存在许多漏洞,让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同时网络借贷平台自身自律性较低,容易被高利润诱惑,造成行业性的问题,而就大学生本身而言,其消费观的不健全是造成校园贷问题频发的主要原因。张媛(2018)对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详尽的研究,从高校、家庭、相关部门、经营者、社会媒体以及大学生自身共六个角度,结合数据分析,阐述了大学生消费观教育存在的问题,高校学生不知节制、超前消费的消费观念是导致校园贷兴起和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进行校园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机制的建立需要从源头入手,围绕问题产生的原因,本文将从社会、行业、个人等角度进行解决办法的讨论分析,从中探寻风险防范路径和教育引导机制的建立。

2.实证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