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4700字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一、光学字符识别概念 OCR (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光学字符识别)是指电子设备(例如扫描仪或数码相机)检查纸上打印的字符,通过检测暗、亮的模式确定其形状,然后用字符识别方法将形状翻译成计算机文字的过程;即,针对印刷体字符,采用光学的方式将纸质文档中的文字转换成为黑白点阵的图像文件,并通过识别软件将图像中的文字转换成文本格式,供文字处理软件进一步编辑加工的技术。如何除错或利用辅助信息提高识别正确率,是OCR最重要的课题,ICR(Intelligent Character Recognition)的名词也因此而产生。衡量一个OCR系统性能好坏的主要指标有:拒识率、误识率、识别速度、用户界面的友好性,产品的稳定性,易用性及可行性等。二、光学字符识别发展以及现今研究成果 OCR的概念是在1929年由德国科学家Tausheck最先提出来的,后来美国科学家Handel也提出了利用技术对文字进行识别的想法。而最早对印刷体汉字识别进行研究的是IBM公司的Casey和Nagy,1966年他们发表了第一篇关于汉字识别的文章,采用了模板匹配法识别了1000个印刷体汉字。早在60、70年代,世界各国就开始有OCR的研究,而研究的初期,多以文字的识别方法研究为主,且识别的文字仅为0至9的数字。以同样拥有方块文字的日本为例,1960年左右开始研究OCR的基本识别理论,初期以数字为对象,直至1965至1970年之间开始有一些简单的产品,如印刷文字的邮政编码识别系统,识别邮件上的邮政编码,帮助邮局作区域分信的作业;也因此至今邮政编码一直是各国所倡导的地址书写方式。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的学者开始研究汉字识别,并做了大量的工作。中国在OCR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在70年代才开始对数字、英文字母及符号的识别进行研究,70年代末开始进行汉字识别的研究,到1986年,我国提出863高新科技研究计划,汉字识别的研究进入一个实质性的阶段,清华大学的丁晓青教授和中科院分别开发研究,相继推出了中文OCR产品,现为中国最领先汉字OCR技术。早期的OCR软件,由于识别率及产品化等多方面的因素,未能达到实际要求。同时,由于硬件设备成本高,运行速度慢,也没有达到实用的程度。只有个别部门,如信息部门、新闻出版单位等使用OCR软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平台式扫描仪的广泛应用,以及我国信息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的普及,大大推动了OCR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OCR的识别正确率、识别速度满足了广大用户的要求。三、软件结构3.1图像输入、预处理: 图像输入:对于不同的图像格式,有着不同的存储格式,不同的压缩方式,目前有OpenCV,CxImage等开源项目 。预处理:主要包括二值化,噪声去除,倾斜较正等 3.1.1二值化: 对摄像头拍摄的图片,大多数是彩色图像,彩色图像所含信息量巨大,对于图片的内容,我们可以简单的分为前景与背景,为了让计算机更快的,更好的识别文字,我们需要先对彩色图进行处理,使图片只前景信息与背景信息,可以简单的定义前景信息为黑色,背景信息为白色,这就是二值化图了。 3.1.2噪声去除: 对于不同的文档,我们对噪声的定义可以不同,根据噪声的特征进行去噪,就叫做噪声去除 3.1.3倾斜较正: 由于一般用户,在拍照文档时,都比较随意,因此拍照出来的图片不可避免的产生倾斜,这就需要文字识别软件进行较正。3.2版面分析: 将文档图片分段落,分行的过程就叫做版面分析,由于实际文档的多样性,复杂性,因此,目前还没有一个固定的,最优的切割模型。3.3字符切割: 由于拍照条件的限制,经常造成字符粘连,断笔,因此极大限制了识别系统的性能,这就需要文字识别软件有字符切割功能。3.4字符识别: 这一研究,已经是很早的事情了,比较早有模板匹配,后来以特征提取为主,由于文字的位移,笔画的粗细,断笔,粘连,旋转等因素的影响,极大影响特征的提取的难度。3.5版面恢复: 人们希望识别后的文字,仍然像原文档图片那样排列着,段落不变,位置不变,顺序不变,的输出到word文档,pdf文档等,这一过程就叫做版面恢复。后处理、校对:根据特定的语言上下文的关系,对识别结果进行较正,就是后处理。四、工作流程 一个OCR识别系统,其目的很简单,只是要把影像作一个转换,使影像内的图形继续保存、有表格则表格内资料及影像内的文字,一律变成计算机文字,使能达到影像资料的储存量减少、识别出的文字可再使用及分析,当然也可节省因键盘输入的人力与时间。从影像到结果输出,须经过影像输入、影像前处理、文字特征抽取、比对识别、最后经人工校正将认错的文字更正,将结果输出。(1)影像输入:欲经过OCR处理的标的物须透过光学仪器,如影像扫描仪、传真机或任何摄影器材,将影像转入计算机。科技的进步,扫描仪等的输入装置已制作的愈来愈精致,轻薄短小、品质也高,对OCR有相当大的帮助,扫描仪的分辨率使影像更清晰、扫除速度更增进OCR处理的效率。(2)影像预处理:影像预处理是OCR系统中,须解决问题最多的一个模块。影像须先将图片、表格及文字区域分离出来,甚至可将文章的编排方向、文章的提纲及内容主体区分开,而文字的大小及文字的字体亦可如原始文件一样的判断出来。对待识别图像进行如下预处理,可以降低特征提取算法的难度,并能提高识别的精度。(3)二值化:由于彩色图像所含信息量过于巨大,在对图像中印刷体字符进行识别处理前,需要对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使图像只包含黑色的前景信息和白色的背景信息,提升识别处理的效率和精确度。(4)图像降噪:由于待识别图像的品质受限于输入设备、环境、以及文档的印刷质量,在对图像中印刷体字符进行识别处理前,需要根据噪声的特征对待识别图像进行去噪处理,提升识别处理的精确度。(5)倾斜校正:由于扫描和拍摄过程涉及人工操作,输入计算机的待识别图像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倾斜,在对图像中印刷体字符进行识别处理前,就需要进行图像方向检测,并校正图像方向。(6)文字特征抽取:单以识别率而言,特征抽取可说是 OCR的核心,用什么特征、怎么抽取,直接影响识别的好坏,也所以在OCR研究初期,特征抽取的研究报告特别的多。而特征可说是识别的筹码,简易的区分可分为两类:一为统计的特征,如文字区域内的黑/白点数比,当文字区分成好几个区域时,这一个个区域黑/白点数比之联合,就成了空间的一个数值向量,在比对时,基本的数学理论就足以应付了。而另一类特征为结构的特征,如文字影像细线化后,取得字的笔划端点、交叉点之数量及位置,或以笔划段为特征,配合特殊的比对方法,进行比对,市面上的线上手写输入软件的识别方法多以此种结构的方法为主。(7)对比数据库:当输入文字算完特征后,不管是用统计或结构的特征,都须有一比对数据库或特征数据库来进行比对,数据库的内容应包含所有欲识别的字集文字,根据与输入文字一样的特征抽取方法所得的特征群组。(8)对比识别:这是可充分发挥数学运算理论的一个模块,根据不同的特征特性,选用不同的数学距离函数,较有名的比对方法有,欧式空间的比对方法、松弛比对法(Relaxation)、动态程序比对法(Dynamic Programming,DP),以及类神经网络的数据库建立及比对、HMM(Hidden Markov Model)等著名的方法,为了使识别的结果更稳定,也有所谓的专家系统(Experts System)被提出,利用各种特征比对方法的相异互补性,使识别出的结果,其信心度特别的高。(9)字词后处理:由于OCR的识别率并无法达到百分之百,或想加强比对的正确性及信心值,一些除错或甚至帮忙更正的功能,也成为OCR系统中必要的一个模块。字词后处理就是一例,利用比对后的识别文字与其可能的相似候选字群中,根据前后的识别文字找出最合乎逻辑的词,做更正的功能。(10)结果输出:有人只要文本文件作部份文字的再使用之用,所以只要一般的文字文件、有人要漂漂亮亮的和输入文件一模一样,所以有原文重现的功能、有人注重表格内的文字,所以要和Excel等软件结合。无论怎么变化,都只是输出档案格式的变化而已。如果需要还原成原文一样格式,则在识别后,需要人工排版,耗时耗力。
五、课题涉及参考文献[1]边肇祺,张学工等.模式识别[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2]张成海,张铎.现代自动识别技术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3]厉小润.模式识别的核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7.[4]文静.脱机签名识别中的关键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9.[5]Saman Sinaie,Afhin Ghanizadeh,Siti Mariyam Shamsuddin et al.A Hybrid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Fuzzy Set Thoery and Cellular Learning Automata[J].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Science and Its Applications,2009,208-214.[6]狄文辉,王果,戴东.改进遗传算法在图像边缘检测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9,30(15);3608-3611.[7]王志衡,吴福朝.内积能量与边缘检测[J].计算机学报,2009,32(11):2211-2220.[8]李峰,刘雄飞.自适应多结构元形态学边缘检测方法[J],计算机仿真,2009,26(10):265-269[9]J.F.Canny.A computational approach to edge detection,IEEE Trans.Pattern Anal.Machine Intell,vol.8,no.6 pp.679.698 Nov.1986[10]Sunita Sarangi,Dr.N.P.Rath.Performance Analysis of Fuzzy-based Canny Edge Detector[J].U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Multimedia Applications,2007,272-276[11]古昱,汪同庆,基于Bemd的Canny算子边缘检测算法[J].计算机工程,2009,35(11):212-213[12]吕哲,王福利,常玉清.一种改进的Canny边缘检测算法[J].东北大学学报,2007,28(12):1681-1684[13]李牧,闫继红,李戈等.自适应Canny算子边缘检测技术[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7,28(9):1002-1007[14]Serge Belognie,Jitendra Malick and Jan Puzicha.Mathing Sapes.Eighth IEEE Inte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2001.[15]Belongie S,Malik J.Matching with Shape Contexts[D].Berkeley,CA,US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2000.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