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手机客户端的学生选课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文献综述

 2022-03-22 20:51:06

学生选课系统作为高等院校管理的基本手段,可以对学生工作加强管理。从高校学生的角度出发,学校进行教学制度改革,全国的大部分高校逐步推广在校的学生自由选课,以前传统的由高校教务管理部门排课这种方式逐渐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也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方式。由教务统计课时,安排教师授课,发放纸质授课申请表,再回收申请表,然后再进行纸质排课,推出课程表,这一过程对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显而易见。另一方面由于人为统计,数据难免出错,经常出现例如多门课一个教室或者一个教师同一时段授课两个班等等情况。高校发展至今,陈旧的排课模式弊端日益显现。所以我们可以采取新型的方式,也就是网络信息自动化的方式,让学生自主选课,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时间成本,降低出错概率。利用学生选课系统对高校学生和高校教师进行推广,大大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如果能够在高等院校采用技术含量高的选课系统,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错误发生概率,一举两得。

  1. 选课系统的发展历史

软件系统的体系结构经历了主机终端模式、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浏览器/服务器(B/S)和多层分布式结构。

(1)主机/终端结构

早期计算机系统多是单机系统,多个用户是通过联网终端来访问的,没有网络的概念,即所谓的主机分时系统。连接的终端完全没有事务处理的能力,用户仅能通过终端发出存取数据的请求,由通信线路传输给主机,主机响应并处理后,再将处理结果通过通信线路返回给用户。这使得所有的事务处理功能完全放在主机上进行。因此主机的负载很重,整个系统的事务处理能力全部取决于主机。目前主机/终端模式逐渐被淘汰。

(2)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一些地理上分散经营的商业集团、公司、厂商对数据库应用有需求,DBMS 的运行环境逐渐从单机扩展到网络,对数据的处理从集中式走向分布式、从封闭式走向开放式。到了20 世纪90年代初,出现了客户/服务器(C/S)结构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早期的C/S结构是一种典型的两层结构,按照各自实现功能的不同,将应用程序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用于处理数据库,称其为服务器部分;另一部分用于处理应用程序、请求服务,被称为客户部分。客户部分负责执行前台功能,如管理用户接口、数据处理和报告请求等,而服务器部分执行后台服务,如管理外设、控制对共享数据库的操纵、接受并应答客户机的请求等。其工作原理是:用户通过应用程序向客户机提出数据请求,客户机通过网络将用户数据提交给服务器,服务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执行数据处理任务,然后把经过处理后的用户需要的那部分数据,传输到客户机上,最后由客户机完成对其数据的加工,并将加工结果提交的服务器。

基于C/S模式的学生选课系统是由管理人员将C/S结构的选课软件安装在计算中心的服务器上,然后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机房进行选课,这样,虽然选课的时间、地点比较集中,但会对系统和选课的管理遭成了巨大的压力。这种选课的缺陷是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下,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由于选课时间一般安排在双休日或假期,给正在休息的老师和同学带来不便。

  1. 浏览器/服务器结构(B/S结构)

随着Internet和WWW的流行,以往的主机/终端和C/S都无法满足当前的全球网络开放、互连、信息随处可见和信息共享的新要求,于是就出现了B/S型模式,即浏览器/服务器结构。B/S本质上也是一种C/S结构,它是传统的两层C/S结构在Web上的发展。相对于C/S结构而言,B/S结构是把原来在客户机一侧的应用程序模块与显示功能分开,将应用程序模块放在Web服务器上,客户端只需要安装浏览器就可以了,这样将系统业务处理部分统一放在Web服务器上,客户端只起到与用户交互的作用。其工作原理是:Web服务器接受浏览器的Web请求,并处理Web页面请求,同时将数据请求通过数据库接口转换成数据库服务器能接受的形式(如SQL),只会送到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根据数据请求执行相应的数据库操作(如查询、统计、修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