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企业经营风险评价研究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经营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而导致的企业资金或价值的损失。在市场竞争中,企业的生产经营往往会受到内部或者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给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带来许多的不确定性,从而带来了许多风险。对于信息技术企业来说,经营风险主要由以下几种组成:政策及市场风险、过程控制风险、财务风险、信誉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相较于传统企业,信息技术企业的高投入性、高创新性、高增长性以及高收益性使得它所面临的风险也相对较高,所以如何有效地控制风险,对风险的大小进行严格有效地分析和管理对信息技术企业持之以恒地在市场上发展下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国内外学术界展开了积极的探索,涌现了许多对信息技术企业经营风险的相关学术研究。
纵观国外对于信息技术企业经营风险的研究文献,大部分集中在对风险定量定性的分析方法上,而对信息技术企业经营风险的风险管理评价却少之又少。早在2000年,国外学者Bae从风险因素方面上分析美国硅谷地区信息技术企业面临的十大常见风险:战略、技术、市场、融资、管理、法律、人力资源、文化、全球化、通讯等风险,并指出在不同企业发展阶段和不同的企业文化背景下,企业面临的风险会有所不同。1995年,Kan-ichro Suzuku,Sang-Hoon kim,Zong-Tae Bae从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融资风险和全球化风险四个方面上,对比日本和硅谷两个地区信息技术企业的风险来源,他们认为日本地区信息技术企业面临的最大风险是技术风险、人力与组织风险、全球化风险;而硅谷地区的信息技术企业面临的最大风险则来源于市场和融资的不确定性。
国内学者从风险管理角度上对信息技术企业经营风险的研究更为深入。2001年,彭卫民从建立完善的风险识别与分析体系,分阶段实施有效地风险控制和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从根本上规避风险这三个方面对信息技术企业如何进行风险管理进行了探讨。2005年,常华兵将信息技术按照风险识别与确认、评估与度量、防范与控制的逻辑顺序对信息技术企业的风险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他认为信息技术企业风险管理的关键在于实施三个结合,即风险防范控制与生命周期阶段相结合,信息技术研发和市场营销特性相结合,技术专家忠诚和管理专家信任相结合。
国内和国外学者的研究为我们如何继续深入研究带来了很好的借鉴与参考,为我们后续进行实证研究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 研究主要成果
黄志雄于2013年在《经营风险与行业创新环境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中从内在经营和行业影响两方面着手,外部环境研究了企业所处行业和行业创新环境,观察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内部层面从企业经营风险约束触发,提出了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经营风险约束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
张龙天在《制度环境、产融结合与企业经营风险研究——基于持股非上市金融公司视角》中通过对产融结合风险进行理论的分析,在这基础上,使用描述性统计、Wilcoxon秩和检验、多元回归和Heckman二阶段回归等多种统计方法实证研究了制度环境、产融结合与企业经营风险之间的关系,发现实施产融结合的企业较未实施产融结合企业存在的经营风险更大,企业所处地区的市场化进程越高,政府对市场干预越少,金融市场化水平越高,企业的现金流波动性越低。
国外学者Christian Eckert,和Nadine Gatzert在其研究论文《Modeling operational risk incorporating reputation risk: An integrated analysis for financial firms,Insurance: Mathematics and Economics》中通过建模的方式来定量地研究金融企业存在的经营风险,他提出一个包含了信誉风险在内的经营风险量化模型,考虑了信誉损失来扩展传统的线性判别式分析方法(LDA),对基于银行实际经验建立的模型进行校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定量研究经营风险的方法。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