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视角下我国GDP水平差异性分析文献综述

 2022-08-10 09:46:24

一、文献综述

  1. 国内外研究综述

[1]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在这一影响下,涌现了许多针对亚洲金融危机问题的研究。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所做的应对措施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而且也有一些学者对金融危机的成因、影响以及应对策略等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孙学工、杜飞轮从外需、资本流动、资产负债表等方面对比了金融危机发生前后的变化,突出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高辉清等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近期、中期、长期发展模式的定性影响,提出了保持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取向等等。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我国国外需求大幅度减少,直接导致出口订单骤减、外资企业因资金周转不足。

国外对于金融危机下的财政政策有些相关研究,大多是对财政政策对经济影响和其效应的研究,并没有针对中国在亚洲经济危机下的财政政策做出相应的研究。但其对财政政策的分析能给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下采取措施的研究提供借鉴。Mark Zandi(2010)表示,各国政府通过增加政府开支,应对危机,导致债务规模加大,甚至是债务危机。为使财政具有可持续性,需要制定赤字削减计划,通过合 理 的 方 法 消 减 政 府 的 支 出 并 对 高 收 入 家 庭 进 行 适 当 征 税 。②Richard Mattoon(2011)则持相反意见,他认为削减政府支出,会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时,由于政府部门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这一政策会对就业产生不利的影响。Michael Kumhof(2004)通过对财政收支失衡危机期间政府最优的救市政策采取了实证检验的方式进行分析。他发现高税收会对劳动供给产生不利影响,但能通过提高公共债务来增加金融中介资本存量,并降低通胀压力,由此他得出结论,在长期的冲击下,政府的通过增加税收来应对危机是最优的救市政策。Enoch、Gulde 和 Hardy(2002)研究了保加利亚、立陶宛、蒙古等处在经济转型时期的国家在遇到经济危机的情况下,本国政府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进行对抗的问题。他们认为政府救助面临技术和政治上的双重难题,而大量的财政支出则是成功地通过政府救助解决危机所必须的要素之一。

[2]许多学者都认为日本央行 2001-2006 年期间大量购买长期国债向市场上注入流动性的措施是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初次实践,然而,Carmen M. Reinhart 和 Vincent Reinhart(2009)首次发现在美国大萧条时期,美联储已经使用过非常规货币政策,只是当时人们没有意识到这是非常规货币政策。美国联邦圣路易斯储备区银行副行长 Richard G. Anderson(2010)也认为 2008 年的美联储实施的量化宽松政策不是非常规货币政策在历史上的第一次,早在 1929 年的美国大萧条时期罗斯福对美国金融行业的改革就曾用过。王亮亮等(2010)也认同非常规货币政策始于美国大萧条时期,并将美国大萧条时期、日本 2001-2006 年时期和 2007-2009 年次贷危机时期采用货币政策的选择及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从 2009 年 10 开始,反映全球实体经济的各项指标均开始反弹,虽然不同经济体之间有早晚、快慢的差异,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体率先回暖,跑在发达国家的前面。

  1. (二)研究主要成果

许多著名学者例如:格林斯潘等外国著名学者都认为,2008 年的金融危机将会演变成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此次金融危机也确实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冲击,使我国的 GDP 增速放缓。所以以反映国民经济间复杂关联关系的投入产出模型为基础,针对不同出口方式对增加值的影响不同,选择了区分加工出口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 GDP 的影响,主要创新点如下:(1)在测算出口下降对 GDP 影响时区分加工出口和非加工出口。本次金融危机非加工出口受影响最为严重,而非加工出口与加工出口生产在投入结构、产出结构、增加值率上存在较大差异,本文的测算模型采用了区分加工出口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将加工出口、非加工出口和外商投资企业其他生产加以区分,使得计算结果更为准确;(2)测算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 GDP 影响的特点,是将经济周期下滑、政策刺激作用等排除在外。我国经济在 2008 年第四季度之所以出现较大的转折,是由经济周期下降和金融危机共同作用的结果,而 2009年经济逐渐向好的趋势,是由政策性刺激作用主导的。国际金融危机到底对我国产生了多大的影响,无法从宏观数据上直接体现,所以本文测算方法将金融危机与经济周期下滑、政策刺激等作用分离开来,仅从出口、投资等由外需决定的角度出发,单独测算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影响;通过测算,我们得到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确实是逐步加深的,由 2008 年第四季度的 3737 亿元增长为2009 年第三季度的 6490 亿元,占到当季 GDP 的 8.3%,但是 2009 年第三季度我国 GDP 同比增速仅降低了0.1 个百分点,金融危机的冲击并没有完全体现,再一次表明我国各项刺激经济的计划行之有效,确实对抵御金融危机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保证了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我国可能成为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上第一个经济得到好转的国家。

金融危机时期前后的货币政策变化主要体现在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金融危机的爆发让各个国家意识到了金融稳定的重要性。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特点在于降低长期利率和解决紧缺的流动性问题。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通过货币政策的预期效应达到恢复经济的作用。

所以如何在金融危机下的前后,财政政策和政府的支出和收入对GDP的影响可能是我们所有关注的重点对象,目前国内外的学者对这块研究也不是很深入和具体的分析,而我们可以根据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能力,融资能力和中国GDP变化水平来作为我们主要的研究对象。

(三)发展趋势与不足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