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AR模型的中国资本流动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13 10:14:01

一、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国际资本流动的研究大多是基于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数据,建立与汇率、利率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是哪些因素影响了国际资本的流动。而现在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国际资本流动对于人民币汇率和利率会有一定的影响。我们需要在国际资本流动决定因素的“推动-拉动”分析框架下,不仅仅关注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而是着眼于长期资本流动,将它们分为四类极端资本流动形式,并研究这四类极端资本流动形式对于人民币汇率和利率的影响。

在国外研究方面,Forbes和Warnock(2011)做了对激增、中断、外逃、回流四类极端资本流动形式的详细定义与说明,并使用国内外投资者的流入和流出数据来分析资本流动的极端变化。Fratzscher(2011)以新颖的高频投资组合股票和债券的资金流的数据库为基础,表明常见冲击,例如特定的危机事件,全球流动性的变化和风险状况,对全球资本流动产生了重大影响。Rey(2015)则认为至少在中短期内,国际金融稳定,国内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目标可能不一致。此外,对具有系统重要性的经济体中总需求的管理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活动也具有重要的影响。Bruno和Shin(2015)分析银行业资本流动背后的驱动力是全球银行的杠杆周期。此外,受援国经济中的信贷增长部分是由跟随全球银行杠杆周期的全球流动性波动来解释的。Ahmed和Zlate(2014)研究了自2002年以来流入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净私人资本流入的决定因素,发现美国非常规货币政策对新兴市场经济体流入,尤其是投资组合流入的积极影响。因此美国非常规政策是影响资本流量的几个重要因素之一。

在国内研究方面,宋文兵(1999)注意到资本外逃在很大程度上是国内经济政策扭曲和制度缺陷的反映。王世华和何帆(2007)分析保持“利差”并不是抑制短期国际资本流入的好方法,有效化解人民币升值压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与人民币预期升值率的变化相比,“利差 ”的变动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力要小得多。张谊浩(2007)采用年度数据,构建了利率、汇率和价格的三重套利模型,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入动机进行了实证分析。朱孟楠、刘林(2010)通过理论分析, 构建VAR模型,实证分析了2005年汇改后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人民币名义汇率和资产价格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短期资本流入会导致人民币升值和股价和房价上涨。吕光明和徐曼(2012)构建VAR模型研究了套利、套汇和套价三类因素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发现套价和套汇是国际资本在华投资和流动的主要决定因素,其中套汇影响最大,其次是套价,而套利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弱。赵文胜(2011)利用VAR模型分析了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外汇市场、 货币市场、 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冲击响应及其剧烈程度。赵进文和张敬思(2013)引人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风险报酬因素,发现汇率升值和升值预期以及股价上涨均会导致国际资本进一步流入,并再次推动汇率上涨。而刘莉亚(2013)认为因为资本管制增加了国内产出冲击波动,从而使得其对国际资本流动的作用有限。陈创练(2017)分析了国际资本流动与中国利率、汇率之间的动态关系,发现国际资本流动对利率传导较弱,对汇率的传导更为显著。张明(2011)对国内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规模三种测算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表明尽管不同方法下不同口径的测算结果存在差异,测算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方向也不尽相同,但不同估算方法在一定时期内具有高度一致性;同样地,张明(2013)构建基于月度数据的非限制性 VAR 模型,分析了该时期内中国短期资本流动的主要驱动因素。王维安和钱晓霞(2017)研究并构建了宏观审慎视角下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框架,有利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和维持我国金融市场稳定。彭红枫和祝小全(2019)从短期资本投机效用最大化的角度出发,融合风险溢价、利率平价、局部供求均衡和投资组合等理论,发现若汇率升值预期不够强,风险溢价水平达不到门限值,不足以对短期资本的流入产生驱动。

(二)研究主要成果

通过阅读现有文献研究,在拉丁美洲和亚洲许多国家经历的大量国际资本流入中,外部因素如美国的经济衰退和低利率是国际资本从发达国家流入发展中国家的主要诱因,同时流入国经济发展势头较好也有一定的影响(Bruno和Shin,2015);大部分国外学者认为资本账户开放导致国际资本的流动更加频繁,进而增加了一国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资本账户开放(也即国际资本流动频繁)使得资本流入国的金融风险增加,更加容易引发区域性金融危机(Rey,2015)。

东亚金融危机爆发后,短期国际资本流动问题就逐渐成为中国国际金融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相关文献研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中国短期国际资本的规模测算研究;另一类是中国短期资本流动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第一类文献研究主要是通过借鉴国际上常用的短期国际资本规模测算方法进行。国际上常用的测算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直接法或称为游资法,该法将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几个项目直接相加而估算得到短期国际资本规模;第二种是间接法或称为余额法,该法用外汇储备增量减去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几个项目而估计得到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规模;第三种是混合法或称为多利法,该法分别用国际收支平衡表测算出流出的资本存量和用国际市场利率来计算产生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投资收益所需的外国资产存量,将两者的差额作为估计值,其实质是直接法与间接法的结合。在第二类文献方面,国内研究借助年度数据,不严格区分国际资本的长、短期,笼统地研究利率和汇率两个因素对中国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