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财务因子模型的企业信用风险评估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13 10:14:19

一、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外研究

对于企业信用风险度量的方法研究,国外学者起步较早且研究成果较为成熟。Fisher(1936) 提出了判别分析法(DA),利用己知样本的历史归类信息,建立相应的判别规则,来判别未知样本的类别。在Fisher判别分析法的基础上,国外学者开发了很多适用于企业信用风险度量的模型。

Fitzpatridk(1966)进行的单变量破产预测研究是最早关于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的研究。虽然模型简单,方法也不够完善,但是却开启了信用评估发展的历程。在这之后,Beaver (1966)对单变量模型进行了相关完善研究,使之对信用评估的发展更为成熟。

Altman(1968)发表了真正意义上的信用评估模型——Z模型,该模型从财务指标的角度来建立的。Altman 和Haldeman amp; Narayanan(1977)对Z模型进行了完善,认为要对企业信用进行准确评估的话,仅仅用5个指标显然是不够的,于是又把公司规模和盈余稳定性加入了进去,形成了后来的Zeta模型。Altman(2000)发现行业不同即使指标-样得到的结果也不尽相同,他开始用迭代法来测试指标对行业的影响,得到了去掉总资产周转率能有更好准确率的结论,然后把它推广到不同的行业中。

Barbedo 和Lemgruberl(2009)分析了经济结构的变动对资产价值造成的影响,通过对公司的资产和债务行为进行建模来估计公司的违约概率,所建模型考虑了跳跃因素,有效的解释了债务和股票市场失败概率之间的差异。通过对巴西的大公司数据进行建模,并将模型结果与中央银行债务信息数据库预测的违约概率进行了比较,模型结果较好。

1.2国内研究

国内对信用风险评估的研究发展较慢,是从定性分析开始起步的。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金融市场的繁荣,一些机构和专家发现其不能全面的概括企业信用风险,于是尝试用定量研究来对企业进行评价。这些定量研究的分析对象大多数是针对的比较能全面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各种财务比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