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于证券投资基金的绩效评价进行分析, 一直是金融领域的重要课题。基金的绩效主要是表现于基金的收益, 而基金的收益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由于基金经理选择了业绩良好、能带来超额收益的股票, 另一方面则是基金经理对整个市场的走势把握十分准确, 就是在市场表现向好的时候基金的风险资产比重高, 无风险资产比重低, 而市场表现低迷或者转向时, 风险资产比重偏低, 无风险资产比重偏高, 这样基金能获得择时所能带来的收益。所以我们在进行基金的绩效评价时, 有必要对基金的选股与择时能力进行分析, 从而得出基金绩效的具体表现。
国外学者Angelidis, Giamouridis和Tessaromatis(2013)引入了一种新的基于因素暴露的方法来测量共同基金经理的静态和动态择时能力[1]。他们认为目前的研究可能夸大缺乏技能,因为这些研究忽略了管理者在绩效评估过程中自我报告的基准。 Huang和Wang(2014)基于政府债券基金经理在1997-2006年期间每月或每季度持有的美国国库券的时间,研究了其对债券市场进行计时的能力,其结论为专门研究国库券的基金经理比一般政府债券基金经理能够更好地解释公共信息[2]。 Fama和French(2015)认为,随着利润率和投资因素的增加,FF三因素模型的价值因素变得多余,无法描述考察的样本中的平均回报[3]。图1为目前金融研究领域提出的主要基金评价指标汇总。
图1 基金评价指标汇总
随着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迅速发展,证券投资基金制度的不断变迁, 我国的基金品种也在逐步增加。所以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评价体系, 使其能更有效地评估基金绩效, 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1998年3月中国第一只证券投资基金成立了, 此后关于基金业绩评价的研究文献大量涌现,这些文献大多数以研究和评论为主。随着国内基金业的发展, 国内学者有了大量的数据资源来进行基金业绩的实证研究。齐岳和孙信明(2016)选取了中国排名前十的基金管理公司中的几只基金作为样本,详细地分析了基金招募说明书当中关于其投资策略和投资目标,而且在此的基础上,他们首次应用了复制基金投资策略的这一方法创建出了新的投资组合并计算其的投资收益,然后以此作为基金绩效评价的基准,动态地评价了基金的投资绩效和投资行为[4]。李牧辰(2018)借助了Fama和French在2015年提出的五因子模型,通过结合理论和实证方法来对于混合基金绩效和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为Fama-French五因子模型比CAPM模型和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更有解释能力,在针对我国基金绩效分析方面更加适用,5个因子都有显著影响[5]。叶晓青(2020)借用GARCH模型获得的Va R与ES指标对实务界常用的Sharpe比率进行修正来弥补传统Sharpe比率的不足,从而验证基于Sharpe比率的有效性,融合了风险价值与预期损失对于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进行全面且客观的评价,还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以及投资者等提供了一定的实践指引[6]。
(二)研究主要成果
从基金理论的发展来看,业绩分解理论在基金绩效中的重要作用,而被广泛检验的基金绩效分解模型主要有以下的四种: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