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19 09:49:42

任务驱动法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以杭师大附属中学为例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任务驱动法是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方法,最早是的任务法是印度的语言学家Prabhu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他将教学划分成不同的任务,把学科知识与任务相融合,学生可以在真实的任务中进行学习。之后国外的任务驱动教学法逐步应用与语言教学中。比较有影响是Jane Willis,早在 1996 年,他就在专著《任务驱动学习框架》(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一书中,勾划了一个组织教学的模型,认为每个任务驱动教学包括下面三个阶段:1、前任务活动阶段:介绍主题和任务;2、任务周期(Task Cycle):完成任务,准备报告计划,报告;3、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分析和再练习[1]。关于任务驱动的教学的著作还有Rod Ellis在 2003 年出版的《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Ellis模型把任务型教学分为“任务前→任务中→任务后”三个阶段,任务前阶段的目的是为顺利实施(执行)任务做准备,任务中阶段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步骤,分组实施任务,任务后阶段围绕报告任务和语言分析展开[2]。后来约翰·布朗斯福特(John Bransford)开发了抛锚式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情境,让学生去感受和解决问题,依据情境和内容设计教学,也体现了任务驱动的方法[3]。近些年,美国学者迈克·艾森堡(Mike Eisenberg)和鲍勃·伯克维茨(Bob Berkowitz)设置了Big6课程(一种网络主题探究模式,用以培养学生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通过让学习者独立或合作利用网络资源来解决问题,提高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Big6课程的主要步骤是任务定义——信息搜索策略——定位和获取——应用信息——综合——评价[4]。现在国外主要研究的如基于网络环境的任务驱动教学法“WebQuest”、Big6课程等,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出发点,任务驱动教学法基本形成了系统的理论框架并随着科技进步不断革新。

结合国外的教学经验,我国的初探任务驱动法主要是用于英语以及信息技术教学,经过逐步发展语文、医学等学科都开始尝试任务驱动法。香港教育署在一份英语语言教育计划中指出任务驱动教学包含有五个特征,具体内容如下:任务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任务要有一个适当的情境;任务要考虑学习者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任务活动要导向任务作品的产生;学习者在任务完成后能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整体框架[5]

在我国信息技术教学中较早应用“任务驱动”是在1997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教程Windows版》一书中,提出了教师在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设计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6]。随着研究的深入老师们也都总结出各自的教学实践方法,刘增厚老师从抛锚式教学设计教学任务,他把教学过程分为创设教学情境—明确目标—提供资料—任务完成—反馈纠错—归纳总结。赵文涛老师则把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环节分为创设情境提出任务—确定分析任务—自主或者协作学习完成任务—效果评价。郭芳老师指出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应按“创设学习情境→呈现任务→讲解演示→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协作完成任务→总结评价”的顺序展开。虽然学者们提出的环节略有不同,但都围绕“任务”进行,以学生为核心,包括有关键步骤:创设情境—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评价。

(二)研究主要成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在21世纪出迈进一个全新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成为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在全球信息化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都不断的进步,为了能增强新一代少年的适应信息时代的能力,各国逐步加强对信息技术的教育重视程度并采取各项措施发展信息技术教育。西方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以及日本首先加大投资力度发展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思维和用信息技术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我国也紧跟时代的步伐,连续颁布了多项政策推动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00年1月9日制订的《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中提出在全国中小学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育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应作为必修课单独开设。同年,育部发部通知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的时间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此后信息技术作为独立开设的必修科目,以期提升青少年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适应信息社会打下必要的基础。

在国家各项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经过学校教师们的共同努力我国的信息技术教学已经取得成果。但教育研究者意识到我国的教育需要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才能更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创新力。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对新时代对提高全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2017年教育部出台了新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课程兼重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通过丰富多彩的任务情景,鼓励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学习实践,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到运用数字化学习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7]。由此可见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不再能适应教学需求,而新课标中的提出的“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进行知识的构建”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相契合。任务驱动法是近几年使用较为广泛的一个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通过完成任务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提升应用技术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