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机器棋类博弈的研究最早是从国际象棋开始的,1950年美国著名数学家香农积几十年的研究,找到了编制国际象棋程序的原则方法。他提出以数的函数评价局面的优劣。函数的主题是通常一般实力的棋手都能考虑到的一些因素,诸如:棋子实力 重叠兵 孤立兵、落后兵的弱点以及车的通路和其他子力的活动性等等。香农还提出用简化的估计方法剔除次要的变化。他是计算机国际象棋理论的奠基人。在数学家和计算机专家的共同努力下20世纪50年代末终于试制出世界上第 1台公开与棋手对弈的电子计算机。 1997 年,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深蓝”小组研究开发出“更深的蓝”挑战人类大师。最后在全世界目光的关注下“超级深蓝”击败了棋王卡斯帕罗夫。成为人工智能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也标志着机器博弈的重大成功。
和国际象棋相比,中国象棋机器博弈起步比较晚,八十年代才开始。1981年张耀腾发表的《人造智慧在电脑象棋上的应用》,是第一篇研究中国象棋机器博弈的文章。他在他的毕业论文中以残局做实验,提出审局函数为静态子力值,棋子位置值,棋子灵活度值,
威胁与保护等四项之和。1982年廖嘉成发表的《利用计算机象棋的实验》就进了一步包括开局、中局、残局。 台湾大学的许舜钦教授被称为中国计算机象棋之父。在他1991年的两篇论文中,总结并介绍了到当时为止几乎所有的搜索算法,他在文中详细阐述了许多算法的不足之处并且解释了人们对这些算法的误解。这些研究成果为以后计算机象棋的发展做好了铺垫,至今仍在指导着人们进行计算机象棋的研究和实验工作。 到了九十年代,中国象棋计算机博弈开始发展起来,人们研究出了各种博弈软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台湾的吴身润的《中国象棋》、光谱公司出品的《将族Ⅲ》、晟业编制的《象棋水浒战》等等。
参考文献:
[1]、谢国,中国象棋机器博弈数据结构设计与搜索算法研究,西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8
[2]、张红兵,中国象棋人机对弈程序在Android系统上的设计与实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4
[3]、宋兴亮,中国象棋博弈树搜索算法研究与实现,沈阳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2
[4]、吴瑞芳,基于专家系统的中国象棋残局推理研究,燕山大学硕士论文,2013
[5]、任建敏,中国象棋软件开局库和着法生成器的研究,燕山大学硕士论文,2012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