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维条码在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极大的提高了生产率,但是一维条码本身的缺点——信息量小、依赖数据库等也日益的现露出来。QR码(Quick Response Code)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运用的二维条码,有着存储容量大、可靠性高、全方位超高速识读、尺寸小、以及能高效地表示汉字等特点,使得二维条码作为信息的载体在信息自动化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及Android系统的开放性,降低了开发商的开发成本,手机二维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手机上利用手机摄像头实现二维码的识别,克服了传统识别设备价格昂贵、体积大、不便于携带等缺点,可以将数据信息随时上传到网络;另一方面,QR二维码在o2o(线上到线下)中,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递,成为了线上线下结合的关键接口。因此,基于智能手机的二维码识别系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作为二维条码的一种,矩阵式的二维条码是建立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组合编码原理等基础上的一种图形符号自动识读处理码制。由于二维条码的信息密度比较高,其识别技术比一维条码的识别更为复杂,尤其对于矩阵式二维条码,因此二维条码有效快速的识别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领域。
关键字:Andorid、QR Code、Zbar
正文
- 引言
本文研究的文献主要是国内外近几年在QR码及其识别、解码方面的相关文献,研究此类文献,有利于对比各种二维码图像处理、识别方法的优劣,对后续的开发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本文主要介绍了QR码的发展史、QR码编译原理、Android平台优势、Zbar库简介以及总结。
2. QR码发展史
二维条形码(简称二维码)最早是由日本人发明并推广,它是用某些特定的图形按照一定的分布布局规律在平面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方块图形记录数据信息的,在代码编码原理上巧妙地使用了计算机内部基础逻辑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了与二进制相对应的黑白方格图形来表示相应的文字数值信息[1]。二维码在横纵向同时表达信息,在很小的面积上可以表示出大量信息,通过激光扫描智能设备或者图像摄取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相关信息的自动智能处理。二维码同样也具有条码技术所拥有的一些共有特性:每种码制都有其特定的字符集;每一个字符都占有一定的宽度;有一定的校验功能等。同时还具有处理图形旋转变化及不同行信息自动识别功能等[2]。在国外,二维码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已研制出了多种码字,一维、二维码字多达250种以上,常见的有QR Code,Codel6k,Code49,PDF417等。QR Code是1994年9月日本Denso公司研制出的一种矩阵二维码,这种二维码除具有其他条码可靠性高、信息容量大等优点之外,还可以表示出汉字,表达同样的信息,QR码表示尺寸比同样密度的PDF417码小。在全球手机二维码市场中,韩国(DM码)和日本(QR码)发展的最好,相应的技术也比较完善,最近几年QR码在我国同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维码与手机结合,将有利于互联网、媒体以及通信的融合,将提供一个新的信息沟通和营销平台[3]。带摄像头的手机,安装上二维码识别软件之后,通过扫二维码消费者就可以瞬间获得商品的一系列信息,进行电子交易。利用这个平台可以带来新的广告形式,促进企业提升客户服务,增进与客户间的互动,实现企业和消费者的良好沟通。手机二维码的使用使信息的输入变得简便,拓展了上网的入口。手机二维码可应用在手机支付,电子票务,售票系统用二维码的形式将电子票发送到购买者手机中。
随着各种移动智能设备的发展普及,QR码更加广泛地应用于现代商业活动中,其可实现的应用十分广泛,如:产品数据下载、广告推送、网站链接、商品交易、防伪/溯源、车辆管理、电子凭证、定位/导航等等[4]。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