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及意义
1.课题背景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逐渐遍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据《2017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074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5.8%,较2016年底提升2.6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较2016年底增加5734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6年的95.1%提升至97.5%,网民手机上网比例继续攀升[1]。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时网络、随地网络已经成了大多数网民的习惯,移动工作、移动生活变成了现实。
2015年3月,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提交了《关于以“互联网 ”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的议案。马化腾表示,“互联网 ”是指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在新领域创造一种新生态。我们需要持续以“互联网 ”为驱动,鼓励产业创新、促进跨界融合、惠及社会民生,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创新发展。
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 ”行动计划。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制定“互联网 ”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ITFIN)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微信公众平台作为用户与服务提供商的纽带,它在“互联网 ”中扮演着连接器的角色,可以满足用户各种各样的需求。它可以让企业加强自媒体宣传意识,提高用户粘度,提升服务模式[2]。在这个平台上,用户只用一部手机就可以满足自身需求,且有比普通浏览器更好的用户体验。微信公众平台在与个人、企业、组织对接时提供多种模式。可以是基础的编辑模式,也可以是第三方开发者模式。编辑模式主要针对非编程人员及信息发布类公众帐号使用,开启该模式后,可以方便地通过界面配置“自定义菜单”和“自动回复的消息”。开发者模式主要针对具备开发能力的人使用。开启该模式后,能够使用微信公众平台开放的接口,通过编程方式实现自定义菜单的创建、用户消息的接收/处理/响应。与编辑模式相比,开发者模式更加灵活。微信公众平台的账号分为服务号,订阅号,和小程序。
在2018年微信公开课PRO版中,微信开放平台基础部副总经理胡仁杰全面回顾了小程序上线一年的进展。小程序日活跃用户数1.7亿、已上线小程序58万个,覆盖100万开发者、2300个第三方平台[3]。
大数据的到来推动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不断促进农业技术的传播。为促进农村信息化的普及,需要通过一定的传播媒介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基于微信小程序的精准扶贫电商平台的构建,能够有效地促进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的优化结合,能够帮助农民提供信息技术的便利,有效地推广农业技术。农产品的滞销会给农民造成极大的损失,严重时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通过精准扶贫电商平台的开发,可以实现农产品的有效推广。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扶贫工作的良性循环,最大程度缩短城乡差距,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使社会经济结构的建设更加完善。而通过新的扶贫模式的建设和实践,为后期精准扶贫工作提供必要的实践和数据基础,便于日后基于微信小程序的精准扶贫电商平台更好的发展[4]。
2.研究目的和意义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