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ndroid的社区网格化管理系统文献综述

 2022-03-25 19:38:31

基于Android的社区网格化管理系统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推进,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在这高速的发展也带来了城市的人口激增等问题,用以往的城市管理模式来解决这一系列难题就显得有几分力不从心。特别是一些城市建设已经进入成熟阶段的大城市,这些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主要表现为信息不及时,管理管理被动后置;政府管理缺位, 专业管理部门职责不清, 条块分割;管理方式粗放, 习惯于突击式、运动式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对以往城市管理工作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对城市管理规律进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 在原有的社区管理模式下进行的创新,目的是改善社区的治理现状,实现社区的精细化管理[1]

为了解决经济发展迅速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程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2]

关于网格化管理模式,主要突出的就是精细化管理,运用到城市管理中就是将城市管辖区按照地图进行网格化划分,对每个网格进行编号处理,并对每个网格设立相应的负责人,网格负责人通过对自己责任网格内事件和部件的巡查[3],加强网格内的管理。管理平台整合基础的数据以及各级政府和社会的资源,为居民高效、便捷的服务。对于社区管理者的好处主要在于能够主动发现社区内的问题并进行及时的处理,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以此提高社区居民的满意程度[4]

国外对于网格化管理的研究,最开始要追溯到技术领域网格的应用。据资料

统计,“网格“这一名词源自于电力技术领域,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电力供应网中重要的技术手段。网格技术这一术语的源自于第三代互联网是信息服务网格

(information service grid ),通过该网格能够将信息资源有机的链接在一-起,提供统一的、标准化、整体化的服务。福斯特(Foster )和凯塞尔曼(C. Kesseman)在研究中认为,对资源管理、数据管理,应用开发环境、信息服务、安全五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Data Grid'的理念,针对网格化下,如何提供准确、适时的计算机配置来实现高性能的分布计算机环境[5]。在2001年福斯特(Foster)提出了网格化计算机的协议体系结构的五个层次分布的划分,分别为构造层、连接层、资源层、汇集层和应用层。2002年,福斯特(Foster)在研究中对网格的形成条件进行深入分析,认为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分布式环境,协同资源共享,标准统一、协议通用的开放接口[6]。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网格研究项目“NPACID Grid”和“TERA Grid”取得重大进展。在亚洲,日本实施了“Data Farm”网格项目、“Ninf”项目 以及“Bricks”项目。上述针对网格技术的研究已经表明网格技术对于信息网的部署和构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美国学者考夫曼(Harold F. Kaufman)在研究中将G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与社区管理相结合,能够提升社区管理效率,并提出了“社区场域理论”[7]。美国社区研究学者华伦(Rloand L. Warren)在研究中对社区的变迁进行了分析,其认为社区系统的进化和行变是通过横向和纵向两个模式完成。21世纪初期,一些西方国家在对网格化技术在城市治理和社区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众多的研究,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虽然并没有明确的提出“网格化管理”的概念,但是在实践中已经将网格的逻辑模型与信息化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相结合,运用在社区治理中,这也是现代城市网格化管理的雏形。

网格化管理模式创新的必要条件

1.强化信息意识是网格化管理模式运行的前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