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献综述
-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在国外,运动会的管理已很先进,运动会的各项管理已完全采用计算机来实现,随着比赛的结束,各项目的成绩、名次及成绩清单都能够装订成册,发放给参赛队,体现出了体育现代化的程度。
第十一届运动会电子信息服务系统通过整合硬件平台、网络通信平台、数据库平台、工具平台、应用软件平台将省运会各类资源有机、高效地集成到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开放的、结构化的、先进的工作平台。在这个统一的平台基础上,实现了广东省第十一届运动会电子信息服务系统的完整的应用,即“一个网络、二个应用、三个中心、四个第一”。首都体育学院网络信息中心依托校园网为硬件基础,借助运动场馆的无线网络,针对大多数院校的运动会特点,与中体同方联合开发出了运动竞赛管理系统。它使用目前流行的B/S结构,任何一台校园内、外的计算机都可以直接连接到赛事系统,利用浏览器直接参与赛事的组织、管理、报名等工作;直接面向赛事的参与者与赛事观众,赛事参与者可以在截止日期之前实现网上报名,而赛事观众可以通过网络实时地了解赛事的成绩,浏览赛事项目的安排。其赛前、赛中、赛后的处理全部依靠互相联网的计算机进行处理。同时该系统整合校园网一卡通数据,报名、注册省时、准确、可靠。统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数据统计和传输方面的优势,利用数据库技术、动态Web技术辅助组织者完成报名、秩序册编排、人员分组、成绩统计等多项工作,极大减轻了比赛管理者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1]。
目前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国外举办的较大规模的运动会和专项比赛上已广泛使用,如近几届的奥运会,均使用了上千台微机联网进行赛事管理,在功能上基本上满足了管理的需求,但其开发成本和运行成本巨大,难以普及使用。在我国国内进行的一些重大比赛也有部分应用,但软件有些是国外引进,不完全适合我国国情。有些是国内开发的,大都是单机运行,且基本上是为某一次运动会而临时开发的,通用性欠佳,并且许多是竞赛结束后即拆走设备,无法使其进入良性的运营状态。而许多省(直辖市)、市(区)以下级别的运动会如行业运动会、学校运动会等,又因为目前配置有线电脑网络的成本相对较高,还不能使所有场馆都配置电脑网络,若只在部分场馆配置,又会因为竞赛场地的变动而出现使用效率不高的弊端,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脑网络在体育方面的应用队。
(二)研究主要成果
运动会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体育竞技竞赛,在各大高校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高校运动会成绩录入、修改和查询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型、及时性和准确性的需求[2]。因而,这是一件比较繁琐而又量大的工作。
早在2011年彭斌就发表论文——《运动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介绍运动会管理使用B/S结构设计思路以实现网络化。通过互联网或者局域网,处于该网络中的计算机可以直接连接到运动会管理系统服务器中,使得运动会的管理全部依靠计算机进行处理[3]。
2014年,于敏在《田径运动会管理系统》硕士学位论文中,实现高校田径运动会赛前管理模块、成绩管理模块、成绩查询模块以及帮助模块四项大功能的信息化管理。改善因以往人工输入方式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工作效率得以提高,使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工作负担减轻,信息的处理也更加快速精确,保证规范化、信息化、完善化和现代的高校运动会管理工作得以实现[4]。刘尊佳,王斌在2014年发表《湖北省运动会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采用C/S(客户端/服务器)结构,通过网络访问服务器设计实现湖北省运动会成绩管理系统,不同用户使用客户端同步数据,实现对省运会运动员、竞赛项目、竞赛成绩等信息的同步管理。服务器端对省运会处理或操作相关信息后,连接客户端数据库,最终运动会的信息化管理得以实现[5]。
(三)发展趋势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