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外研究现状
C Liao, L Tang, X Gao等研究了Ag/SiO2/CdS–ZnS等离子体激元耦合器(PCs)具有SiO2壳厚度从2nm到30nm不等合成以改善富含陷阱的CdS–ZnS核心的发射通过调整量子点和银之间的距离来使量子点壳化纳米粒子(NPs)。SiO2壳的厚度为10nm,因为外壳可以有效地阻止从半导体QD到金属的非辐射能量转移纳米粒子和等离子体耦合可抑制非辐射QD的衰减率(knr),SSE的最佳增强(17次)和BEE(4次)同时实现,SSE与BEE的强度比提高到55%[11]。
C D Geddes, J R Lakowicz等将硅壳分离的Au-Ag合金纳米粒子用于研究金属增强的荧光效果。采用简便的化学方法制备了分散良好的合金纳米粒子,并具有局部表面性质[12]。
2 国内研究现状
青岛科技大学高媛媛研究制备了不同形貌的金纳米粒子与二氧化硅形成的核壳结构,研究了这种核壳结构与有机硅橡胶形成的复合光限幅材料及其光限幅性质,研究了这种核壳结构对碳量子点的等离子体共振荧光增强作用[1]。
中央民族大学华四伟基于对金属增强荧光(MEF)的研究,通过多元醇法、改进后的Stober法和热注入法等方法设计合成了具有特殊形貌和核壳Ag@SiO2@CsPbBr3复合纳米粒子,通过改变Si02的厚度,调控Ag纳米颗粒和CsPbBr3量子点二者之间的距离,从而对量子点荧光光谱行为进行研究[2] 。
深圳大学庾名槐对金属-钙钛矿量子点复合纳米结构进行研究,,首次提出了在空气中合成CsPbX_3纳米颗粒的制备工艺,这种纳米颗粒在形貌和发光性能.上可控,与Ag复合得到的纳米结构能进一步提高CsPbX_3纳米颗粒的光学性能;最后在应用研究上,将CsPbX_ _3量子点作为增益介质获得了双光子泵浦下的等离子纳米激光器[3]。
哈尔滨工业大学胡雨彬分析了球形金纳米粒子对荧光分子激发增强和发射增强的物理机制,并采用FDTD软件模拟了在不同间隔层厚度、不同排布方式(粒子在间隔层上表面、下表面及上下双层)及与金膜相互作用情况下球形金纳米粒子对RhB分子的荧光增强的影响。发现存在一个最合适的间隔层厚度使荧光增强最大,而纳米粒子在间隔层.上表面的增强效果优于在下表面,却不如上下双层结构。纳米粒子-金膜结构因为存在耦合作用而使增强最显著[4]。
东南大学单锋深入分析如何利用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增强机理,提高分子在纳米结构上的表面增强电荷和能量转移的距离和效率,及不同尖端纳米结构中的“热点”效应对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影响,从而揭示纳米结构所参与的共振能量转移机理,为未来基于新型表面等离激元纳米结构基底的表面增强光谱器件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并利用纳米结构的天线汇聚作用理论上研究了其在光伏增效中的应用[5]。
吴江宏, 程培红, 张驰等介绍了金属表面等离子体增强荧光的机理以及影响荧光增强效果的因素;其次,从用于荧光增强的各类金属纳米结构的角度分别综述了荧光增强研究的最新进展;最后,介绍了荧光增强在食品检测、环境监测、光学成像、光电器件、荧光上转换等领域的最新应用情况[6]。
徐良敏, 张正龙, 蔡晓燕等从物理学的角度出发分析理解局域场增强、能量转移以及辐射衰减速率增加等理论模型,并对衬底表面与荧光分子之间的间距变化对增强效果的影响进行探讨[7]。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