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现状
在以信息物理系统 (CPS) 为标志的工业 4.0 时代背景下,中国政府制定了 “ 中 国 制 造 2025” 战 略 和“互联网 ”行动计划,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多行业协同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中国汽车工业的产销量规模连续十年位居全球第一。在信息通信技术(ICT)、物联网及 5G 商用化等高新技术的赋能下,汽车工业正加速向智能化网联化纵深发展。技术资本劳动密集型的汽车产业定将成为应对新一轮产业变革和技术革命的中坚力量。智能网联汽车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 X(车、路、人、云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可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行驶,并最终实现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不仅可以显著降低交通事故率 50%-80%,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10%-30%,而且能够提升燃油经济性,实现节能减排,同时拉动电子、通信、互联网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兼具车联网与智能汽车双重优势,更加契合工业 4.0 时代信息物理融合的节奏。
1.国外无人驾驶发展历史与现状
20世纪50年代,人们就开始了无人驾驶车辆的研究。1953年,美国贝瑞特电子公司研制出全球第一台自主导航车,它是由一辆牵引式拖拉机改造而成的,在一间杂货仓库中,沿着布置在空中的导线运输货物。1980年,美国开展了自主地面车辆项目,该项目成功开发了一辆带有8个轮子的无人驾驶机器人,该机器人可以在良好的路面上低速自动驾驶。1994年,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和德国国防大学的Erenst Dickmanns研制出两台比较相像的全自动化汽车:VaMP和Vita-2,这两台无人驾驶汽车在巴黎一条三车道公路上以130km的时速顺利行驶了1000多千米。1995年,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制成了智能车辆Navlab-V,该车完成了横穿美国东西部的无人驾驶试验,行驶路程达上万千米。
2.国内无人驾驶发展历史与现状
我国无人驾驶汽车研究较晚,步伐较之欧美国家也略为落后。1980年,“遥控驾驶的防核化侦察车”由国家立项。1989年,我国首辆智能小车在国防科技大学诞生。1992年,国防科技大学研制出我国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汽车。该车由一辆
中型面包车改装而成,装有车载计算机、检测传感器和液压控制系统,其既有人工驾驶性能也有自动驾驶性能。2000年4月,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第4代无人驾驶汽车试验成功。2003年,在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的赞助下,国防科技大学完成了红旗旗舰CA7460无人驾驶平台试验,标志着我国第一辆自主驾驶汽车的诞生。
2、总结
Apollo开放架构分为四层,从下到上,首先在最下层需要有刹车、油门、踏板都实现数字控制的车辆,百度不造车,是跟合作伙伴一起来定义车辆认证平台;然后在车辆认证平台之上,是硬件开发平台,既包括计算处理硬件,也包括像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扩展硬件等各种硬件设备;在这两层之上,就是核心的软件开源平台,它从Apollo架构上面的定位,形成感知、预测、规划、决策一整套流程;最上面是云端平台,包括高清地图、传感器、仿真、交通仿真等多个能力。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