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献综述
1.1研究背景
世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崛起,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攀升,人工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对于大多数中国的制造型企业来说,以前我们依托的人口红利这一竞争优势现如今已变成了摇身一变,成了阻碍企业生存的一大问题。在过去,我们总是倾向于通过雇佣更多的人来解决生产上的问题,然而随着人工成本越来越高,这一办法显然已经行不通。更严重的是,激烈的竞争环境正要求企业以更低的成本,更短的生产周期和更大的柔性来应对顾客日益苛刻的需求和市场变化[1]。所以,内涵式发展道路成为了企业必须走的一条路。
我们的流程是否可以改善?我们是否真的需要这么多人?这两个问题便是许多制造型企业在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针对的是原材料仓库的人员和流程优化。原材料流动是生产物流中的重要部分[2],它上接供应商的供应物流,下连车间生产,是企业与企业,车间与车间之间的衔接点。
1.2 企业分析
QF公司PPD事业部对于仓库人员数量目前是根据管理层人员的经验确定的。由于仓库人员全部都是全职员工,所以仓库管理层是以满足一年中最高工作量月份所需的人员来确定最低人员配置,并且缺乏仓库人员工作量的定量化分析,这导致了严重的人员冗余现象。
在仓库作业流程方面,本次研究对象是PT车间快速换型前的仓储人员原料上线流程。目前,企业虽然对此作业流程已有一套规范的作业指导书,然而该规范作业却存在许多明显的浪费作业,导致作业周期长,员工疲劳等现象。
1.3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在劳动定员方向,高崎等[3]在综合考虑总需求工时、在岗率、最小保障人数等因素下,建立了后方器材仓库保管员、操作手等人员的需求数量测算模型。李静静[4]将劳动定额与定员方法相结合,以A制造企业的仓库出货检验人员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学方法构建了岗位定员优化模型,实现了岗位人员优化配置。吉林大学张西林[5]同样利用劳动定员方法为基础,以配送中心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配送中心典型作业单元的工时定额和其数学模型,确定了各班组作业人员数量,实现了配送中心劳动定员的定量化。
针对流程优化,我国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苏州大学贾延喜硕士[6]以流程重组的理论为基础,运用因果图找到WEL企业仓库内部运作流程的问题,设计出一套操作流程并通过潜在失效模式进行风险分析以验证其可行性,在不增加人手的基础上大幅降低产线停工几率。杨燚等学者[7]利用SMED(Single Minute Exchange of Die)[8]技术的原理,通过内部换线和外部换线分离、缩短换线时间等步骤,实现了换线时间的降低和产能的提升。虽然本次研究领域定位于快速换型前的仓储人员原料上线流程,而杨燚的研究针对的是产线上的快换流程优化,但他们提供研究方法和改善措施同样值得借鉴。殷悦等[9]则通过使用DMAIC-六西格玛管理中流程改善工具,优化仓库流程中的激励模式和低客户满意度等问题进行优化分析,提出了六西格玛管理在仓库的应用方法[10]。张中庆[11]介绍了MTM在派达公司的应用,并基于MTM的分析过程,从改善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改善劳动安全三个角度阐释了MTM在企业实施改善行动中的作用和地位。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