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T扫描三维几何重构TiC/TiN陶瓷粉末粒径分布实验研究文献综述

 2021-11-01 22:23:16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1.1粉末处理对粉末球形度和粒径影响研究现状李玉新[1]等人以Al、C和Ti粉末为原料, 采用激光点自蔓延高温合成的方法对Al-C-Ti体系粉末材料进行研究.首先研究了铝含量对烧结密度、原始压坯密度和烧结后孔隙率的影响,然后研究了Al含量、C/Ti原子比、激光平均能量对合成产物微观结构和相组成的影响。

随着Al含量的增加, 合成产物的密度增大.当Al含量为40%时, 合成产物的密度达到2.430g/cm3, 而且从微观结构和相组成分析可以看出, 当Al含量增加时, TiC的含量逐渐减少, 颗粒尺寸逐渐减小, 当Al含量为60%时, 产物中出现Al3 Ti相。

当Al含量不变时, 随着C/Ti原子比的增加, Al3 Ti相的数量减少而TiC的数量逐渐增加, 与此同时, Al3 Ti相的形状也由枝状向块状过渡。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随着激光平均能量的增加, TiC颗粒逐渐从多角形向圆球形转变。

郎晓川[2]等人以TiO2、CaO和C为原料制备阴极,然后在CaCl2-NaCl混合熔盐体系中,采用熔盐电解法制备TiC粉末。

在氩气气氛、烧结温度1300℃条件下,分别烧结0.5、1、2、3、5h以考察阴极最佳烧结时间。

当烧结时间小于2h时,阴极颗粒主要依靠压片时的机械力结合在一起,颗粒间并没有通过烧结形成化学键联结,因此阴极无法达到熔盐电解对其强度的要求,从而在电解时易发生片体粉化脱落。

当烧结时间为2h时,阴极能够达到熔盐电解所需的电极强度要求。

当烧结时间大于2h时,阴极的强度随时间变化不大。

烧结过程能够使阴极的粒度细化,并通过增强颗粒之间的烧结粘连度达到提高阴极强度的目的,同时可使其具有适当的孔隙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