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偶氮苯类危险化学品热危险性研究文献综述

 2021-10-25 21:30:43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一、引言3.21江苏响水事故的发生,使得染料产业成为热点话题,染料产业是传统的精细化工产业,其根据化学性质可分为:分散染料、冰染染料、阳离子染料、活性染料、直接染料、酸性染料、缩聚染料、还原染料等。

其中,分散染料因唯一适用于聚酯纤维染色而发展最为迅速[1]。

偶氮染料即为分散染料中为数最多的品种,占有机产品总量的80%[2],由于其色谱齐全常被用于多种天然和合成纤维的染色和印花,以及油漆、塑料、橡胶等的着色。

偶氮苯及其衍生物属于典型的偶氮类染料,在大量使用的同时却也伴随着受高热易分解并释放氮氧化物有毒气体的特点,被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专家委员会列为第九类危险品[3],危险品运输编号:UN30779/PG33077。

针对此类物质,研究如何避免其在大量运输、贮存和使用过程中发生热失控,从而引发安全事故,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如前述,偶氮苯类危化品热危险性主要来源于受热分解后的自反应过程,受控热行为下的热释放规律是分析该类物质热危险性的关键,这既需要熟悉已有相似化合物的热解行为研究成果、常用热分析手段以及热危险性评估方法等供本文研究借鉴,故从这三方面展开调研:1、热解行为研究方面,控温下热解规律的分析是重点。

H. Kocaokutgen等人[4]用差热分析(DTA)和热重分析(TG)研究了取代单偶氮染料I-XVI的热行为,数据表明,染料I-XVI可广泛应用于纺织纤维等领域;Kamellia Nejati等人[5]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分析(TGA)研究了5-((4-戊氧基苯基)偶氮)-水杨醛二胺-N-R(R-四苯基,4-甲氧基苯基,环己基)及相关的铜(II)双螯合物中自由配体和相关铜(II)双(螯合物)的热稳定性,得到了热稳定性的顺序,后续可应用于还原染料的制作。

Wojciech Konicki等人[6]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热重分析(TGA)等技术手段,研究了不同条件下氧化石墨烯(GO)对于阴离子偶氮染料的吸附效果,得出吸附时不同染料的吸热、放热过程。

国内万伟等人[7]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绝热量热仪(ARC)对偶氮二异丁腈(AIBN )的热分解过程进行研究,用动力学与热稳定性分析软件 AKTS 计算动力学参数,推算自加速分解温度(T SADT ),研究发现,AIBN热解过程较为危险,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可能性比较大。

汪维俊等人[8]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AIBME)的热分解过程,采用用Kissinger 法与通过热安全软件(TSS)拟合得到动力学参数,在此基础上推算出AIBME的自加速分解温度(SADT),得出在常温下AIBME就可分解,需要加强温度控制的结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