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界面强度拉拔试验数值模拟精细化分析文献综述

 2023-09-04 08:42:02

文献综述

1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十九世纪中钢筋混凝土结构应用在建筑领域以来,对于钢筋混凝土的研究不断深入。

从建筑材料及力学性能分析,钢筋与混凝土是两种有巨大差异的材料,但是其能结合两者的优势在于这两种材料有较为接近的温度线膨胀系数,在温度影响情况下较为稳定,两者结合能够充分发挥双方的受力特点,适应于各类复杂环境[1-2]。

从本世纪以来,由于复杂工程的建设需求,对钢筋混凝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引入了高强材料,使钢筋混凝土向轻质高强趋势发展。

并且从节能环保的角度入手,在高性能混凝土的基础上(例如钢纤维混凝土、纤维增强混凝土、高强混凝土等)进一步研发了绿色混凝土、再生混凝土。

除此之外还通过新型组合方式来提升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及对混凝土变形的约束,例如钢管混凝土结构、钢骨混凝土结构等。

随着这类结构刚度的增强,在构件内部各类材料之间确保混凝土与其他材料的良好接触并发挥协同功效成为了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钢筋混凝土包含钢筋及混凝土部分,这两种材料之间会产生锚固粘结作用,该作用具体指的是混凝土内部包裹部位与钢筋的一种相互作用。

若两者接触面之间形成良好的协同工作条件,则说明粘结锚固作用较佳。

当钢筋混凝土在承受荷载时,会导致钢筋以及混凝土都会产生各自的形变,进而在两者的接触面上产生剪应力,该应力为由于变形差而产生的,这种剪应力会通过钢筋和混凝土的接触来实现传递,如果两者有较好的粘结效果,则剪应力会由钢筋及混凝土形成的连续整体来进行共同承载,实现剪应力的顺利传递并保证结构稳定[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