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铁站行人流组织优化及应急疏散设计文献综述

 2021-10-28 20:44:51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1. 研究背景高速铁路客运站是城市内部交通运输系统的枢纽,担负着组织旅客安全、方便地上下车、办理行包、装卸搬运邮件、组织旅客列车安全、正点到发和动车组折返等任务,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节点,在铁路运输、地方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高铁车站因其快速、便捷、经济、舒适的优越性吸引了更多乘客,客流量以及车站的开行对数在逐年上升,车站的通行能力不断增强,站内人员的密集程度也随之增加,高铁车站站内发生拥挤踩踏等疏散不及时的事故的风险也在增加。

高铁站由于其人员密集且空间相对封闭,发生爆炸、火灾等突发事件时,对人员的疏散和救援本就困难,加之出入口少,通风条件差,更是增加了救援的难度,而且如果不能行之有效地组织站内人员疏散,人群中普遍存在的恐慌、从众等心理因素,往往会促使事故后果进一步扩大,甚至引起某些次生事故灾害的发生。

因此,根据高铁站人群应急疏散的特点,开展有效的人群疏散和避难技术研究,提出合理的有效的疏散措施和意见,这可以帮助防止事故进一步升级。

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高铁在城市与城市的联系中承担公共交通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在高铁站内的安全隐患也随之逐渐突显。

针对高铁站内结构以及人群的行为特性,国内外学者对高铁人群应急疏散这一问题做了大量的分析研究,在对该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三个方法:2.1数学建模在对人群疏散建模的过程中主要分为宏观模型和微观模型两大类。

① 宏观模型早在20世纪70年代John Frui就开始研究人群行为,并且提出了宏观行人仿真模型,为人流的规划设计奠定了研究的基础;后来Henderson将人群在疏散中的行为特性比作气体的流动,没有考虑人群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宏观模型的建立做出了卓越贡献[1]。

该类模型可以用来做粗略的分析使用,但是其人群的运动与流体和气体类似的前提是存在明显缺陷的,因为流体运动与人群的运动是有着本质区别的[2]。

②微观模型微观模型是基于每一个行人这个独立的个体,并且根据每一个个体的速度、年龄、心理,来研究整个疏散过程。

微观模型主要包括效益一成本的元胞模型、磁场力模型和社会力模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