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9199字
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一、课题背景:介质阻挡放电(DBD)指有绝缘介质覆盖电极或插入放电空间的一种气体放电形式,由于阻挡介质的存在可以有效抑制电弧击穿,形成稳定、均匀放电[1-4]。
DBD在常压下即可实现,无需昂贵的真空设备,操作容易,结构简单,大大降低生产成本[5-6],无论从反应器结构还是激励电源条件考虑,其均能在相当广的范围下放电。
DBD放电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弥散放电、丝状放电、均匀放电。
其中,弥散放电又成为脉冲电晕放电或脉冲流光放电[7-9],弥散放电一般由快速上升时间的激励电源驱动,在不均匀电场中产生,放电首先发生在曲率半径较小的电极附近,之后弥散到整个气隙间距,但不会连通两电极,如图1-1(a)所示[10]。
丝状放电通常在常压下产生,由大量随机分布的细丝组成,许多研究者称其为微放电,每个微放电通道持续时间仅有几纳秒左右,但其电流发生强度却很高,如图1-1(b)所示[11]。
均匀放电在整个过程中用肉眼观察不到放电细丝,放电均匀布满气隙空间,能量密度分布均匀,避免了微放电通道局部过热现象,更利于实际应用。
甲烷作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约占天然气的98%)其分子高度对称,具有极高的稳定性。
甲烷分子的C-H键的平均键能为414 kJmol-1,CH3-H键的解离能为414 kJmol-1。
由于其稳定性高,如何实现甲烷的有效活化和转化一直是国际上研究的热点课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