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子分析模型在公司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以影视传媒行业为例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逐渐突出,企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作为企业资产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价值评估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有将近五十年的发展历史了,其理论和方法已日趋成熟。我国在理论研究方面起步较晚,理论创新少有亮点,但是最近几十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价值评估的重要性凸显出来,不少学者在相关领域进行研究,逐渐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文献综述
- 国外企业价值评估综述
1906年,艾尔文费雪在其发表的《资本与收入的性质》[1]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企业价值评估这一新概念。他认为资本的本质价值来源是其未来带来的现金流量的现值,由此看来,并购中目标企业的价值应该取决于该企业未来所产生的现金流的折现值。这个理论成为了后来很多人研究企业价值评估的基础。因此,国际上将费雪称为价值评估理论之父。经过多年不懈的研究和努力,费雪将企业资本价值的评估系统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完善,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现金流量折现模型。
从20世纪初到50年代末这段时间里,费雪的资本预算理论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但是企业价值评估理论发展却发展的迟缓。主要原因是费雪的理论与现实脱节,很难运用到实际当中。直到1958年,美国的学者莫迪格利尼和米勒发表了《资本成本、公司融资和投资管理》[2]一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就是这篇文章提出了著名的MM理论,他们认为企业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投资决策与运营,与鼓励分配政策无关。企业在正常运营的过程中,企业的市场价值等于按与其风险程度相对应的折现率对预期收益进行折现的资本化价值。他们第一次系统的将不确定性引入到企业价值评估体系当中,创立了现代企业价值评估理论。随后在1963年,他们又对MM理论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企业估价模型,至此,企业价值评估开始进入实用性阶段。
1973年,美国的布莱克和斯科尔斯对外发表了《期权和债务的定价》[3]一文,文中提出了B-S期权定价模型,这个模型的中心思想是价值取决于不确定的未来投资价值。在某种程度上引起了定价决策研究的又一次革命,这些研究为企业价值评估提供了理论基础。
威廉·夏普提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通过该模型的运用,人们可以准确地计算企业的股权资本,从而极大地增加了企业折现率的统计,为了解决加权平均资本的成本问题,夏普认为市场价值权数是决定企业未来财产决策的重要数据,该数据能够极大地增加企业价值与折现率之间的相关性。
1974年,为了弥补现金流贴现法的不足,麻省理工学院的梅耶斯教授提出了调整现值法(APV)。对于现金流贴现法,这是一个进步,但是由于步骤的琐碎复杂,这个模型的实际运用效果也并不好。随后,梅耶斯首次在价值评估方法研究中应用了实物期权的思想,他认为投资于实物资产,经常可以增加投资人的选择权,这种未来可以选择采取某种行动的权利而非义务是有价值的,也就是实物期权的价值。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投资人所拥有的实物期权会给其带来价值的增加,而不是被动地接爱既定方案。实物期权的方法大大提高了价值评估方法的灵活性,也是传统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主要缺陷。因此,实物期权方法的开拓,极大程度地推动了企业价值评估理论的向前发展。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