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模型在公司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因子分析研究公司综合发展水平
摘要:公司价值(又称企业价值)评估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课题收集了浙江省杭州市20家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选取了其中12个相关统计指标,运用多元统计中的因子分析对20家公司进行实证分析和比较研究。对变量之间内部相关的依赖关系进行研究,根据数据研究结果得出3个综合因子,分别为资金周转因子,企业支出因子和待处理变量因子。经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资金周转因子在公司综合发展水平中居主导位置有着重要的作用;企业支出因子与待处理变量因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公司的综合发展水平。本课题认为利用因子分析研究杭州市20家A股上市公司的综合发展水平所得的结论客观、真实可信,能够较好的反应不同变量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程度,为改善经营决策、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杭州市,上市公司,公司价值,因子分析
一、文献综述
公司价值(又称企业价值)评估源于市场积极和现代化企业制度相结合,20世纪中期产权市场出现,美国管理学者首次提出了企业价值的概念。而在国内,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日益重要,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结合,对公司价值评估的需求日益增多。国内外已经有许多文献探讨过公司价值评估问题,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界定了公司价值的概念,并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方法去估计公司价值。
公司价值的定义常见的被分为两种,分别被称为市场价值和内在价值。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公司的权益价值也被称为市场价值(Market Value,MV),即公司所有股票市值;而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的内涵比较广泛,定义也不尽统一,并且内在价值是投资的重要参照物。对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研究可以成为科学理性的投资方案的技术保证,因而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
公司价值评估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欧文·费雪(Irving Fisher)的资本价值论,1906年Irving Fisher在《资本与收入的性质》[29]一文中完整论述了资本与收入的关系以及价值的源泉问题,为现代公司价值评估理论奠定了基础;1930年,他又出版了《利息理论》[28]一书,该书提出的确定性条件下的价值评估技术,是现代评估技术的基础之一。 1938年,威廉姆斯首次提出了折现现金流量的概念,开创了内在价值论的先河。1958年美国经济学家莫迪里安尼(Franco Modigliam)和米勒(Merton Miller)发表经典性论文《资本成本、公司理财和投资理论》[24],该文所确定的企业价值计算模型,为企业价值评估理论的发展奠定了理论根基,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企业价值评估理论的建立。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RI与价值的数量关系越来越得到认可,新一轮的研究再次开始,代表作品有Egginton(1995)、Bromwich和Walker(1998)、Jeffery(1999)、Grinyer(2000)等;1993年12月23日,EVA在《“附加经济价值”规则》[23]中首次被引入我国。一些学者则对EVA在企业价值评估、投资决策等各个领域上的全面适用性加以分析,认为其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重要的应用价值。张进智、王春在《EVA与企业激励绩效考核:经济增加值(EVA)在度量股权激励效果中的作用》[16](2004)一书中对经济增加值的业绩考核内容和方法,如何在此基础上建立激励机制形成有效长期激励作出了完整叙述。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