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随着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本科生数量逐年增加,本科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了社会的焦点以及热点问题。本科生就业问题的研究也成为了学术界的研究热点,良好的就业情况分析研究能够为本科生就业培养方案提供坚实的基础。但目前国内现有的大部分文献研究都集中在影响本科生就业因素的问题分析方面,对就业质量进行综合报告的文献较少。或是就业质量分析集中在某一特定的专业领域内,鲜有对地区进行全面分析的案例。
截止到2019.3月,在知网搜索“本科生就业”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有631条结果,其中博硕士论文83篇。但搜索“本科生就业质量”,就仅有110条文献结果,其中博硕士论文35篇。在这之中,相关度较高的共有5篇。
胡盛楠(2015)的《本科生就业能力培养问题及对策研究》中深入研究了本科生就业能力培养,并找到了从本科生个人、企业、高校三方主体对于本科生就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企业、高校、个人相互匹配的本科生就业能力培养对策模型,有针对性的对本科生、企业、高校三者提出相应的培养措施,从而有效的解决本科生就业能力欠缺问题。
“培养与就业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是成欣欣(2010)在《影响东北大学生本科生就业的培养问题研究》中的主要结论。其主要表现在:培养目标与本科生是否就业和就业对口程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生师比与是否就业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理论课与实践课学分比值与是否就业和就业对口程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
朱慧(2009)的《高效本科生就业能力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中从介绍就业能力理论出发,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高校本科生就业能力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界定了高校本科生就业能力的概念,确定了其构成要素。设计回收了高效本科生就业能力现状的调查问卷,最终依据问卷结果从教育影响、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提出高校本科院校培养本科生就业能力的建议和对策。
以上三篇文献结果均是侧重本科生就业问题因素的研究,对本科生就业质量的概述较少。
李诗雅(2014)通过对200名大学生发放问卷以及对10名广西本科毕业生做了深入访谈,从岗位性质、前景、报酬、环境以及保障五大方面进行了对就业生质量的客观评价。得到了如下结论:让本科毕业生处于很满意级别的是没有的,岗位性质、岗位前景、岗位环境以及岗位保障都是出于比较满意级别的,只有岗位报酬的满意程度是仅仅接近一般程度。
骆雄辉(2010)所研究的《教学型高校本科生毕业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研究》中明确定义了“就业质量”所包含的内容,概括来说即为职业社会地位、工资水平、社会保障、发展空间四大方面。他最终得出,教学型高校本科生人力资本投入由情绪资本、职业教化、学术资本、社会资本四个维度构成。
现阶段的大部分研究都是侧重探寻就业难的原因,从文献调研也可看出并没有一个系统的对本科生就业质量的总体阐述,仅有骆雄辉、李诗雅二人对就业质量做出了较为明确的调查分析,但骆的调查更偏向于影响因素,李的调查样本量较小,都不能作为一个较为全面的质量分析调查。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