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因素统计分析方法的研究 —-以课余活动对学业影响调查分析为例文献综述

 2022-04-14 21:22:09

[摘要] 根据参考文献课余活动对学业影响因素进行细分包括有参与网络游戏行为,社交活动,课外锻炼,课外阅读等,在对调查表进行问卷信度和效度分析进一步选出有效数据,再根据专业,性别,年级进行差异性分析,根据各类图表直观对比,进一步得到大学生的课余生活状态,从而更加了解当代大学生状态。

1.前言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在课余生活中的可选项越来越多,尤其是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催生了各种新兴产品,比如微信、微博、贴吧、网络直播、网络游戏等等,这些新技术新产品使得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广大的大学生们在感受科技带来的舒适性与便捷性的同时,也面临着社交障碍、生活方式堕落、沉迷网络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大学生在课余时间里所选择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合理规划课余时间、选择健康的课余生活,有助于大学生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是一个高水平大学办学质量的体现,也是高校贯彻立德树人工作的题中之义。如何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对课余生活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提高课余生活质量,是当前高校贯彻实施立德树人工作必须密切关注且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在逐渐摆脱传统教育模式下的重智育轻德育的弊端,更加强调素质教育。高校课程体系和培养方式在不断发生变化,大学生平均每周的课时数明显变少,多位学者的调查也显示,当前我国大学生的课余闲暇时间普遍比较充裕,在一些高校,某些专业的学生课余时间相当多,甚至达到了和课堂教学时间相比肩的地步。课余时间对大学生来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大学生在课余时间里的行为选择,对其学习成绩和个人身体素质都会带来相当大的影响,因而对大学生课余生活规划的合理引导就显得至关重要了。两个录取分数差不多的大学生,在接受了四年同样的教育后,两个人的专业素养、学习能力等等会有明显的不同;这种不同很大程度上是否可以归因于二人在课余生活内容选择上的实质性差别呢?由此可见,大学生课余生活质量的高低不光影响到其在校期间学习成绩的好坏,更重要的是品格的养成、道德的涵养以及锻炼出适应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的能力。这也是将统计学应用于教育实践的一种尝试,通过对目前该问题的作系统分析和整理通过对教育学及统计学及抽样方法进行充分研究,在此基础上针对上述研究设计出可行调查方案,对所获得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及分析,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及实证分析。

关键词:课余活动 学业影响 抽样调查 大学生

2.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对于大学生教育的关注重点开始由过去的单纯强调课堂教学,转向课堂与课外相结合,比如有学者提出了“第二课堂”和“翻转课堂”的理念,强调要注重课堂之外的教学环境。但是,当前国内学者在大学生课余生活方面的研究,主要以大学生时间管理的角度展开,偏向于统计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等,比如余鹏和李建伟从心理学的视角并结合问卷调查对大学生课余时间进行实证研究,编制了大学生业余时间管理倾向量表,这个量表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检验效果。丁红燕提出了团体辅导的方法,她通过实验证明,该方法在改善大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和学业的拖延等方面有较好的效果,进而提高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从而帮助大学生合理规划课余生活,提高课余生活质量。胡孝四和蔡有柱在对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大学生的课余活动主要包括学习、聊天、睡懒觉、上网和参加社团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习是绝大部分学生在课余时间里的选择之一,但是选择在课余从不学习的比例也不低。此外,选择在课余时间里睡懒觉和上网的比例也非常高,分别达到了 62.1%和 60.9%,而选择体育运动和参与社团集体活动的比例则明显偏低。饶勇和邹小华对江西省高校大学生课余生活的调查和访谈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的课余时间比较多,有 80%的大学生平均每天的课余时间超过了两个小时;在课余生活行为选择上,形式多样化,但是主要集中于上网、上自习、参与社会活动和兼职赚钱等;其次,统计表明,在课余生活中参与社交、社会实践及体育运动的大学生比例很低,选择上网的比例比较高,达到了 63.64%,其部分原因是当今大学生的个人电脑保有量在逐步增长。此外,研究还表明,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主要目的是玩游戏、看电影和网聊。黄燕萍和杨兴的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充裕,即使不算双休日,平均每天的课余时间也非常充足。但是在课余时间的利用上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上网和睡懒觉的学生比例很高,而且上网的目的主要是打游戏和聊天,在课余时间选择学习的学生比例偏低。张媛等人的调查发现,大学生课余时间选择用来上网、休息和读书的比例较高,分别达到了 74.9%、62.3%和 60.7%,相对来说选择运动的比例要偏低,而且男生主要喜欢上网和体育运动,女生则偏向于上网和学习。李强对天津海河校区的五所高职院校的调查表明,有 43.11%的学生认为课余时间比较或非常充裕,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花在学习和娱乐性活动的比例最高,两者不相上下,而花在体育锻炼、社交和社会实践上的时间非常少。从这些人的调查研究来看,总体上,当今大学生的课余时间都比较充足,课余生活的行为选择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但是这些调查都反映出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大学生在课余生活中对网络的使用率普遍偏高,这说明如今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其次是在网络使用中选择打游戏、看影视剧和聊天的比例较高,利用网络学习的比例较低。此外,大学生对体育锻炼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课余生活中不喜欢进行体育运动,这一点女生表现的比较明显,这种现状要引起高校的重视,关注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此外,唐点权的调查报告显示,当代大学生的课余生活行为倾向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总体积极向上,而且表现在不同性别和学校类别上也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

3.国外研究现状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曾强调,闲暇时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国外的一些教育工作者也很早就强调过充足的课余时间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比如德国教育学家博尔诺夫曾指出:教育的第一个任务是教育者应该给自己留下时间,给教育留下时间;教育的第二个任务是唤醒人们对自由时间重要性的认识,从而积极地创造自由时间并正确利用之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观点,它不主张儿童在受教育阶段被强制静坐听讲和闭门读书,强调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即多参与生活的实践。虽然杜威这一理论的对象是儿童,但是对于我们当今的大学生同样适用。杜威还强调,富于娱乐性的闲暇,不仅在当时有益于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它对性情的陶冶可能有长期的作用,为此,教育的任务就是帮助人们享受娱乐性的闲暇而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是最为严肃的教育任务。杜威的这些观点,意在强调学校不能只把注意力放在课堂,学生的学习也不是只有课堂教学这一个途径,另外一个途径就是生活,通过生活中的实践达到知与行的统一。美国波士顿大学的詹姆斯·A·怀利认为,闲暇教育必须是每一位教育者的任务,不论他从事的是哪一门学科的教学工作。此外,国外的一些大学针对大学生课余生活存在诸多问题,专门开设了指导课程,帮助大学生合理规划课余时间,选择科学健康的课余生活方式。比如加拿大的滑铁卢大学在这方面就做的非常好,其开设的课余生活指导课程针对性强,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贴合,很受大学生们欢迎,在帮助大学生提高课余生活质量、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外在课余生活方面的的这些先进理论与实践,对于解决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课余生活质量不高的问题有诸多的借鉴意义。

4.结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