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图像反演海况参数模型及其实现文献综述

 2021-09-28 20:06:04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简述本课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ApertureRadar,SAR)是一种先进的主动式微波对地观测设备,具有全天候、全天时工作的特点,对地面植被有一定穿透能力,能获得类似光学照片的目标图像,因此在国民经济和军事应用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海况是海洋科学的一个重要要素,与人类的海上和海岸带的活动息息相关。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深入,很多的沿海城市及地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由于缺乏海况观测资料,迫切需要采用其他的方法得到海况要素。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是一种高方位分辨率的相干成像雷达,以其全天候、全天时对全球海洋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观测能力,引起了世界海洋界的高度重视。用SAR可以得到某一海区的图像,通过图像可以获得该海区的海况信息。

利用星载SAR成像图片进行海况参数的反演,可以获得某海区连续的海况资料,比常规的海况反演方法覆盏面广,克服了常规海况反演方法的定时、定点测量的缺点。更重要的是将遥感技术应用于海况反演,可以解决拟建港口海况参数不能直接推算的难题,同时遥感技术在近岸海域的应用可以加快海洋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

综述国内有关本课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国外SAR反演海况研究概况:1978年美国发射的SEASAT卫星显示了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具有观测海浪的能力。20世纪90年代发射的欧空局ERS系列卫星和加拿大Radarsat卫星进一步证实星载合成孔径雷达能对海浪的波高、波长和波向进行有效的测量。

近20年来,国内外学者在成像雷达应用于海浪成像原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Alpers等人和Veseky等人对成像雷达海浪成像作了详细的描述,Hasselmann等人对SAR海浪成像理论作了全面的总结。他们把从海洋遥感实验室得来的实验结果及理论结果综合在一起,概括地分析了移动海面后向散射截面的统计值,提出了一种更新、更概括的成像模型。一般认为SAR海浪成像包含了3种机制:倾斜调制、流体动力学调制、速度聚束调制。Hasselmann和Hasselmann的非线性转换关系是SAR图像反演的奠基之作。

国内SAR反演海况研究概况:我国星载SAR海洋遥感起步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八五期间,我国有关单位完成了国家863课题星载SAR海洋应用研究和中加航天SAR海冰应用试验研究。目前,正在开展雷达卫星资料在我国近岸海洋中应用研究和雷达卫星海冰监测研究等项目。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在星载SAR海洋应用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同时,为进一步开展星载SAR应用研究打下了基础。

国家科技部863海洋领域海洋监测技术主题办公室在863-868专家组的指导下,由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遥感应用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遥感卫星地面站、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与内蒙古大学等9个单位,40多名科技人员不懈的努力,预期完成了课题规定的SAR图像处理、波浪信息反演、水下地形反演与内波探测等各项计划,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研究成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