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文献综述

 2022-08-09 15:19:31

浅谈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 要: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走在了时代前沿。为了培养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优良人才,教育局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富有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而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更是需要肩负起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任。注重课堂的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到提升。而数学作为一门富有极强逻辑性的学科,其本身就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提供了重要的素材。本文通过文献法,观察法等科学研究方法,探究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运用不同的丰富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能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 创造性思维; 数学教学

问题提出的背景

诺贝尔物理得主美籍华人朱棣文曾说,中国学生足够努力足够刻苦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不足,在创新能力方面与美国的学生相比有明显的差距。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本研究的意义在于让国内教师和学生认识到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改变之前传统固有的教育方式,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僵硬的灌输知识,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积极探索科学的学习方式。引发教师对于创造性课堂的思考,为有效的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给出理论依据。教师将富有创新性的教学设计运用于实践的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学的主导者,积极的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注重学生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获取,让学生直面于数学,体会数学的有趣奇妙之处。带有热情的投入到数学课堂中,通过自身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深入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并能拓展思维,接触相关知识,形成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更加高效和快速的学习,极大程度的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所以在数学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十分重要且有意义的课题。

我在网络上查阅了相关资料,并阅读其中大部分的文章。关于创造性思维,国内外都做了不同程度的研究。

国外研究历史

根据资料,最早的研究为1896年英国出版的《遗传的天才》,由英国生理学家高尔顿所著。而创造性思维开创性的研究应该是以《思考的艺术》为标志,是美国心理学家约瑟夫·沃拉斯所写。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所著《创造的心》中解释,创造性思维为心灵的能力。赖波特在其著作《创造性的想象》中,认为创造性思维是所种心理作用运作的结果。20世纪初,英国心理学家华莱士首次对于创造性思维进行的深入研究,提出的四阶段论。华莱士认为任何创造过程都包括准备阶段、酝酿阶段、明朗阶段和验证阶段四个阶段。华莱士提出的四阶段论可以说是创造性思维研究历史上的里程碑,促进了这一研究的发展,为科学的认识创造性思维奠定的基础。1945年,德国心理学家韦特默在其发表的《创造性思维》一书中,说道:“创造性思维过程既不是形式逻辑的逐步操作,也并非联想注意的盲目联结,而是格式塔的lsquo;结构说rsquo;”。1999年,沃德等人提出了关于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探索模式,这种模型将创造性思维分为两个阶段:生成和探索。20世纪50年代,创造性思维的研究突飞猛进,其中不少实验已经实践成功得到验证。

国内研究历史

国内起步较晚,随着时代的进步对社会提出的要求,我国也非常重视具有优良品质和灵活思维的人才的培养。响应国家的号召,关于创造性思维的学术文献层出不穷,为后人学习和借鉴留了许多珍贵的资料,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国内,钱学森教授最早将创造性思维作为科学进行研究。他认为,思维分为三种: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1986年,思维科学的研究学者刘奎林提出,灵感思维居于创造思维的过程中的重要位置,是理性思考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张庆林和曹贵康从具体的思维形式这一角度出发,认为顿悟在创造思维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先后出版《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人才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理论》两书,建设了一套DC模型,该模型给出了随意和非随意创造思维的整理整合加工方式与心理操作模式。许多优秀的前线教师也在具体的实践中探索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式,探索创造性教学的方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