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P变换的黑洞数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15 10:09:59

关于变换数列的黑洞数问题的研究

摘要:在数学中存在着这样的一种现象,无论怎样设值,在规定的处理法则下,最终都将得到固定的一些值,这就是数学中的“黑洞”现象,称这些固定的值为黑洞数.黑洞数相比于哥德巴赫猜想、费马大定理是比较简单的,可以应用初等数论知识完成证明,但是黑洞数结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可以完成拓广和延伸.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黑洞数的性质、衍生法、图论表示,变换数列的黑洞数等问题展开综述.

关键词:黑洞数;变换数列;图论表示

  1. 引言

在茫茫宇宙中存在着一种神秘的天体——黑洞,它可以吞噬靠近它的任何物质,光线也无法逃脱.在数学中也存在着这样的一种现象,不论我们怎样设定取值,通过规定的处理法则之后,这些取值最后都将得到一些固定的结果,这就是数学中奇妙的“黑洞”问题.黑洞数问题是近些年出现的有趣的数学问题,它已引起了国内外数学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人们最先研究的黑洞数问题是一种“重排求差”运算,所谓的“重排求差”指的是将一个正整数的各位从大到小排列(记为L(n)),所得数减去从小到大排列的数(记为R(n)),定义运算为。若存在互不相同的k个数,使得且,则称有序数组为中的一个黑洞(这里的表示m位自然数全体),而中的每一个数均称之为为黑洞数。此后,国内外有不少数学家对上述问题进行推广,并展开深入研究.中国数学家杨之[1]在《初等数学研究的问题与课题》中对黑洞数在理论上进行了探索,在书中他提到了李抗强[2]关于黑洞数研究提出的“特征数法”,他提出了黑洞数问题的图论表示,;孙建新[3]研究了偶数阶黑洞数的逆共轭黑洞数;甘志国[4]研究了缩小变换黑洞等。国外的数学界也对黑洞数问题做了研究,Klause E Eldridg[5]研究了卡普雷卡尔常数(也即黑洞数);有文献表示,印度数学家研究过所谓“陷阱数”,且证明了四位陷阱数为6174.

二、研究现状

卡普雷卡尔常数是印度人发现的,在《数学“黑洞”》[6]一文中, 美国数学教授Michael W Ecker对卡普雷卡尔常数(Kaprekarrsquo;s constant)有这样的描述:任意取一个4位数(4个位数上的数字不能全相等),将组成该数的4个位数上的数字重新组合,得到最大值和最小值,将两者的差求出来;并且对求出来的差值重复上述的过程,最后的结果总是进入黑洞:6174.

常见的数学黑洞问题还有有西西弗斯串、冰雹猜想等.

西西弗斯串是指给定一串任意的数字,例如:4567687,简单地数一数就可以得到该数字串中的偶数一共有4个,奇数一共有3个,总共有7个数字。把答案按照“偶- 奇- 总”的位序排列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新的数字为:437。将437再按以上规则重复进行,又得到新数:123。数字串“123”之所以被称作“西西弗斯串”,是因为取任何一个数字串,只要能按照以上规则不断地重复计算下去,最终都得到了一样的结果“123”,而且当结果变成“123”后,无论再进行多少次的计算,每次所转变的结果都会不断地重复着“123”。

冰雹猜想是指任意写出一个自然数,我们给出以下的变换规则:如果是个奇数,就变成。如果是个偶数,就变成。无论是多大的数字最终通过这样的变换都会回到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