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与浙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二次函数内容比较研究
摘要:教材作为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具体表现,是师生展开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对各版本教材的比较研究作为教材分析的研究热点,国内外学者在此领域上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着重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在针对某一教学内容对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研究,针对教材某一部分对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研究以及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同时指出目前在教材比较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为初中数学教材后续的编写与改进提出建议。
关键词:教材比较; 国内外研究现状; 文献分析
- 引言
教材作为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认知结构编写的教学用书,是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具体体现。分析教材是了解一个国家教育改革的理念与实质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当前,我国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新课程改革,许多新的教育理念正在不断生成。比较当下主流版本的初中数学教材,将帮助教师根据新课标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完善,从而规避了教材的时效性问题,对我国数学教育改革产生很好的促进作用。
分析近年中国各地的数学中考试题,二次函数往往作为压轴题出现,其重要性可见一斑——这是20 世纪六十年代盛行的新数运动——以结构化和集合、映射为基础的课程改革对目前函数教学影响的结果。所以,作为初高中衔接的关键支柱,《二次函数》的教学是各版本教材都十分关注与重视的,故解构各版本的《二次函数》这一部分内容,从而进行比较探究具备典型性。
- 研究现状
笔者在落笔成文之前,查阅了大量前人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仔细的归纳与总结,其可以分为如下两类:
(一)针对某一教学内容对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比较研究:
本类型文献基于宏观角度进行比较研究,即针对教学内容的分析与比较。一般分为如下三大方面:整体结构、目标水平、呈现方式。整体结构体现了教材编写的思维脉络——其前后章节是否连贯,知识结构是否构成体系,都会影响到课堂的教学质量。目标水平是教材对知识点的侧重安排的体现,对比目标水平可以清晰地比较出教材对新课标的贴合程度。呈现方式则渗透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即能否有效帮助教师更好地导入知识、巩固知识与活跃课堂氛围。
基于整体结构、目标水平、呈现方式可以引申出更多的研究维度。此方面较为典型的有叶立军、陈亚楠[1]分别从教材内容的整体结构、具体内容、例习题、数学活动四个方面入手,比较了中日两国教材在一次函数编写上的差异。同时,针对发现的差异进行评价,给出若干启发性建议。叶立军、陈思思[2]从“编排顺序”、“知识内容”(包含知识点差异、知识目标水平、知识呈现方式三个小方面)比较了中日两国初中数学教材“三角形”与“特殊三角形”内容的编写,得出了相关的结论与启示。叶立军、陈思思[3]从“编排顺序”、“目标水平”、“呈现方式”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比较了中俄两国高中数学教材圆锥曲线部分的编写之间存在的差异性。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