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五节“有理数的乘方”,上一节是有理数的乘除法。初一是一个从小学向中学过渡的阶段,无论是学习内容还是学习方法都有了质的发展。小学只要求完成一些具体数字的计算,在中学则要发展到推理和论证。而如何从理论上认识这一转变对初一数学教学的要求及顺利完成这一转变是每位初一数学教学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有理数的乘方》这一节是让学生从具体数字的运算向推理论证发展的重要的一步。乘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接触过的一种新的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是后继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整式乘方以及开方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和转化的数学思想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初一这个阶段的学生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发展趋势,他们的思维仍属于经验性的逻辑思维,很大程度上仍需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的逻辑关系。故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应尽力通过学生的切身感受和体验发展他们的数感,提倡“做中学”,可以引导学生先进行猜想,再动手操作,后探索规律,再思考验证,帮助学生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再然后,通过《有理数乘方》的教学培养学生类比、联想、归纳能力,加强对乘方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类比,特殊到一般,化归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并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通过感受有理数的乘方与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理解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在经历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合作精神。
[1] 丁锦宏.教育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55-82
[2] 郭黎岩.心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35-62
[3] 孔凡哲,曾峥.数学学习心理学(第2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21-26
[4] 曹才翰.中学数学教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34-55
[5] 秦岭,钱云祥.例说有效提问的策略[J].数学教学,2015(1):16-18
[6] 祝丽.《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实录[J].山西教育半月刊,2004(16):26-27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