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文献综述

 2023-11-11 16:16:25

文献综述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第三节“等腰三角形”。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掌握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与轴对称的性质。利用“轴对称”的知识进一步研究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性质,不仅是现实生活的需要,而且从思想方法和知识储备上,为今后研究“四边形”和“圆”的性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是几何论证过程中,证明“两个角相等”的重要方法之一。“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三条重要线段重合”的性质是今后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两个角相等”等结论的重要理论依据。它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后面研究等边三角形等内容的预备知识,同时也是今后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及两直线垂直的重用依据。

随着数学新课程的改革,数学的应用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数学教材中加入了“等腰三角形”等现代数学。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通过观察猜想,自主探究,证明应用等方式学习、获取新知。完成了从感性到理性的知识发生发展的认知过程。教育教学的模式的改革也随着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发展以及社会对学生探索创新能力的要求在实践中不断向前发展。

现实生活中,等腰三角形的应用比比皆是。所以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经历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数学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了学生的归纳推理,类比迁移的能力。而通过探究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性质定理的来龙去脉;了解、感知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拓宽学生探索图形变化的视野。掌握等腰三角形及其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更有益于学生了解数学价值,体会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的认识问题的一般规律。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的进行讨论和质疑,提高了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近几年中考对等腰三角形的考查由显到隐,难度有所增加,对思想方法的考查初见端倪。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激发学生兴趣,调动积极性。课堂要真正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培养学生探索发现的精神,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吴强.等腰三角形问题中常出现的两条线(初二)[J].数理天地:初中版,2017,0(6):5-6

[2] 潘小梅.基于活动理念的“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J].中国数学教育,2014(Z1):19-23

[3] 喻莹莹,李杰,苗绘,郭清波.基于几何复习课的研究——“等腰三角形”(复习课)教学设计与评析[J].中国数学教育,2014(17):20-23 37

[4] 魏晓丽,王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设计及点评[J].中国数学教育,2013(Z3):36-38

[5] 陈晓娜,徐子华.做中探究 做中思考——“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与评析[J].中国数学教育,2013(Z3):44-46 5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