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香港与中国内地三套中学物理教材的分析比较文献综述

 2022-08-09 15:09:04

德国、香港与中国内地三套中学物理教材的分析比较

-------文献综述

  1. 前言:

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无论是在西方社会还是东方国家,基础教育始终是学生基本素质增强的根本任务,并且是面向所有学生所需求的教育。而纵观中外物理基础课程改革,无不把教材改革摆在突出的位置。教材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现代新世纪也对物理教材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大前提下,旧的物理学教育中的满堂灌与题海战术仍然被一些教师沿用,所以谨在此以对中外教材和国内不同地区教材进行分析比较,为改进国内中学物理基础教材来提升教学有效性做出一些小小的贡献。

  1. 现代教育背景:

新旧世纪交替更迭, 世界各国教育改革此起彼伏, 各种理论与学说交相辉映, 共同形成颇为壮阔的图景。 作为教育的核心领域— — 课程与教学的研究在近些年同样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高度发达的现代国家中,以美英德为例。二战以来的教学改革,都是以课程改革为核心而推行。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俩国围绕着中小学阶段学生学术素养低下的严峻现实,先后开展了一系列旨在提高学生文化知识水平、加强学生学术素养的课程改革运动,如“学科结构主义课程改革”、“回归基础教育运动”、“高素质教育运动 ”等。这些运动大多是以“振兴优等教育、培养天才”为目标,有严格的学术标准,重视学术性科目,加强了自然科学的教学。

学者们以中学课程内容设置标准为研究对象,发现全球教育正在从俩头像中间靠拢。美国的课程受国际比赛、国内测试成绩不理想问题的困扰,这使得他们正在学习借鉴亚洲的中国和日本等国家的校本课程,改革自己的课程,最大的改变体现在美国曾颇以没有全国性的大纲而自豪,如今却有多门学科制定了全国性的课程标准,如《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于1997年颁布以来,正在全国推广实施。派克·多伦在其著作里提出:校方要尽一切可能让家长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并且彼此协作,克服各自的“不自在感”。那些和谐发展的学校会凭借其内部协调一致的力量来找出它们与社区之间的联系,把家长看作是解决问题的积极因素而不是问题的一部分:它们会寻求、设计各种互动的活动来动员双方的资源为教学服务。1990年总统科学教育优秀奖得主,加利福尼亚州尤里卡县华盛顿小学的 教师杰夫·塞尔夫认为:“科学就在大家身边,人人身旁都有可利用的科学教育, 独特生态系统。”1960年美国物理科学研究会推出一套影响很大的物理教程简称PSSC物理,成为60年代课程改革浪潮的先锋。由于PSSC课程过分纯理论的特点,估计只有4%学生选这套教程。为了解决课程使用率低的问题,时隔十年,于1970年又出版了一套新的中学物理教材——《哈佛物理教程》简称HPP。

而在国内的教学改革中,差异十分明显的例如香港和台湾,以香港为例,随着香港在1997年7月的回归,香港与内地的文化交流在各个方面、各个层次中不断地深入和发展。回归给香港教育带来的最大改变在于这些措施和制度背后所体现出来的改革的思维。香港学制从六五二三学制向六三三四学制转变,一方面配合国际惯例,更重要的侧重于与内地学制接轨,高校教育人才的选拔也由以前俩个公开性考试变为一次考试。作为相对较为发达,科技文化社会文明相对较高,公民的很多社会观念与对事物的认识吸纳了国外的文化观念,而中国的各科教育受苏联教育体系的影响甚深。同时,也涌现了一些学者对香港的中学物理教育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并从中吸取香港地区教育经验,适当的运用到大陆的教学当中去,为我国教育改革所用。如丁玉祥的《中国大陆与香港特区初中物理科教材比较研究》有关于内地与香港初中物理教材的对比分析和研究;蔡万忠,周清的《香港、大陆高中物理教材之比较》,在教材背景比较的基础上,在教材结构、内容、形式三个方向对两套教材进行了比较研究,突出了各自的优缺点;刘瑶的《内地与香港高中物理教学的对比研究》中有关于香港大陆两地高中物理教学的对比;潘露洁的《内地与香港高,物理教科书的比较研究》关于两地高中物理教材内容的分析对。本文就对此尝试从香港与内地学者的视角勾勒出近二十年香港课程与教学的研究脉络与发展轮廓。 文章首先概述两岸三地在课程与教学研究交流发展方面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其次, 文章围绕课程改革、课程实施、教师教育、学科教育、大学教育等关键词, 梳理、归纳两岸学者就香港课程与教学所进行的探索与研究;最后, 文章基于对整体脉络的把握, 对两岸三地的课程与教学研究提出殷切的期望与可行性建议。

  1. 教材改革的可行性:

教材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想改进教材,就必须以基础教育的方向和关键环节为核心进行改革。从教材方向的角度,比较以国内外教学大纲或标准为准绳的中学物理教材,从教材结构,教材理念,教材内容三个方面来分析比较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科学知识的角度,对于特殊的物理知识点乍看先后并无区别,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就会感受到它的变化,对于物理术语的定义与新定义之间如何联系,如何为下一个定义作铺垫进行系统性的研究,避免因为传统教材举例不当造成不必要的科学性误解。

  1. 研究对象与方法过程:

对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文化,物理教材也表现出较大差异。因此以国内外高中物理教材为切入点,重新审视我们物理课程教材,从微观层面进行台湾香港等地区与内地高中物理教材的对比,对现阶段物理课程编制和开发,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研究工作。

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国内中学物理实教材大纲以及教材编写实录和标准与香港德国俩地课程标准为例,针对的学习对象是中学生,学习内容以文献法、比较法、举例法、反复结合对比法等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