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1东京野茉莉研究进展
安息香属全世界约有130种,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至马来西亚和北美洲的东南部 (墨西哥至安第斯山),只有1种分布于欧洲地中海周围,在中国的分布有33种,在西南地区的分布就有25种 (含变种)[1]。2005年林业专家在江西省吉水县芦溪岭万亩天然林中,发现了散布其间的一个国内新树种,经鉴定该树种为东京野茉莉。据考证,东京野茉莉原产于越南东京湾,属野茉莉科落叶小乔木,5-6年为一个轮伐周期,伐后再生力强,其木质浩白、均匀、细致,纤维适中,是软木属的优良工艺材和理想的造纸材,种籽含油量高达70%,既可直接食用,也可用于榨油[2]。
1.1东京野茉莉繁殖方式研究
东京野茉莉繁殖方式有多种,有播种育苗,扦插育苗,容器育苗。效率比较高的是扦插育苗和容器育苗。扦插育苗的步骤主要分为插床准备,插穗采集与处理,扦插,扦插后管理。需要注意的重点工作为:东京野茉莉嫩枝扦插后, 老叶脱落时间 (5~7d) 早, 新叶长成慢, 长达20余天。扦插后的这近一个月时间, 插穗下切口基部极易生菌褐变, 皮部呈水渍状发黑而腐烂, 无法正常形成愈伤组织。之后, 该病害的发生率降低。因此, 扦插后的这一个月时间是关键时期, 重点任务是预防杂菌滋生。加强化学药剂灭菌, 每隔5~7d轮换喷施敌克松或多菌灵灭菌药剂。此外, 减少浇水量, 土壤适度控干;其次插床通风透气, 土壤过湿时, 要掀开遮荫网晒田;雨水多, 或空气湿度大时, 宜覆膜阻断外部湿气流入插床[3]。而对东京野茉莉的容器育苗还未大规模应用。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便开始进行容器苗生产,但发展较缓慢。大面积应用容器苗仅有20多年的历史。广东省于50年代后期就开始进行桉树、木麻黄、马尾松等容器育苗21至70年代,容器育苗在我国南方被广泛推广应用于国外松、木麻黄、相思、银合欢等树种,之后全国各地普遍开展了容器育苗技术的研究和生产。容器育苗技术得到不断改进和提高,研制和使用了多种类型的育苗容器,基质配制和容器育苗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各种树种最佳的容器选择、基质、容器苗的根系变形以及苗木的培育技术等诸方面。容器苗生产在有些地区已占相当比重,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但由于多种原因的制约,目前容器育苗在市场的占有率还不到10%,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日益重视,一系列生态工程的实施需要大量苗木,而采用容器育苗可最大限度地满足相关行业对优质苗木的需求[4]。
1.2东京野茉莉种植和养护
宜选择海拔500m以下的背风向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山窝、山脚作造林地, 也可在湿润的荒地、行道、房前屋后进行栽植。母树林或油料林可按3times;3m距离打穴, 工艺、工业用材可按1.5times;1.5m距离打穴。要求穴宽1m见方, 深0.6m, 回填表土, 每穴施入有机肥30kg、磷肥2kg、氯化钾0.5kg作基肥。栽植时间以2月下旬为宜。用1年生大苗造林, 如果上山有困难可采取切干造林。从根的上部起, 主干留10~15cm高, 栽植后成活率更高, 成活后生长势也强。在栽植穴中挖小穴栽植, 要求苗根舒展、苗身端正、踩紧土壤、松土培蔸。栽植后浇定根水。栽植当年至林地郁闭, 每年要中耕除草1~2次, 结合中耕施肥:冬施有机肥, 夏施速效氮肥, 秋施磷钾复合肥。用材林应逐年修剪下部老枝;油料林高5m后用多效唑300倍液喷树顶, 每周1次, 连喷3~4次, 将植株高度控制在6m左右。东京野茉莉抗病力极强, 偶有蛀梢象鼻虫危害嫩叶, 用40%乐果乳剂500倍液喷杀[5]。
1.3东京野茉莉籽油的提取
东京野茉莉油含量很高,可以通过一系例措施从中提取油。取适量东京野茉莉籽于100 ℃的烘箱内烘烤约2 h, 去壳, 得果仁 (500 g籽可得约200 g果仁) 。取适量东京野茉莉籽果仁, 研磨成粉末后转入圆底烧瓶, 按果仁与溶剂比1 g ∶3 mL的比例加入石油醚作为溶剂, 用70 ℃的水浴加热, 回流浸提2 h, 浸提液过滤出, 滤渣重新转入圆底烧瓶。按果仁与溶剂比1 g ∶2 mL的比例加入石油醚, 再次于70 ℃的水浴中回流1.5 h, 将浸提液过滤出, 滤渣重新转入圆底烧瓶。按果仁与溶剂比1 g ∶2 mL的比例加入石油醚, 再次于70 ℃的水浴中回流1 h, 过滤得滤液。合并滤液, 滤液先常压, 再减压蒸馏脱除溶剂, 可得浅黄色东京野茉莉油[6]。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