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无性系枫香叶色变化的生理与分子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2022-04-12 20:10:26

文献综述

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为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枫香属(Liquidambar)植物,别名为枫木。枫香属植物全世界有5个种,我国共有2个种以及1个变种。枫香的适应性强,生态效益高,是我国南方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枫香叶片每年的10月开始由绿变黄或变红,颜色鲜艳美丽,观赏价值高,因此,枫香也是重要城市绿化树种之一。

近年来的学者对枫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育种、生物学特性、遗传多样性等方面。而对于叶色变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理方面,相关分子水平的研究较少。

1枫香研究概况

1.1 枫香研究背景

随着城市绿化的陆续普及,彩叶树的研究正在逐渐成为重点。过去园林绿化中使用色彩单一的植物,可能会减少景观的层次和观赏性。目前城市在进行绿化时逐渐由绿色广谱树种向丰富多彩的彩叶树转变,因此各种彩叶树逐渐成为园林绿化的首要选择。

由于彩叶树的不同树种,或同一树种不同品种在变色时间和程度上都有差异,选育观赏效果好的无性系单株就显得更加重要。枫香是我国南方常见的彩叶树种及行道树,在景观园林中也有重要的应用。为了更好的研究枫香这一树种,并培育更好的无性系单株,以此获得更好的景观效果,目前国内在枫香的生理和生物学特性、育种与育苗、森林群落特征等方面都有许多研究。

1.2 枫香种苗生理研究进展

在种子的生理研究方面,陈顺钰等人(2018)设置不同浓度的Pb、Cd及酸胁迫试验,测定不同胁迫处理下枫香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抗氧化酶等指标,发现Pb、Cd重金属对于种子萌发的抑制性相对于幼苗生长表现不明显。王满莲等人(2016)等人研究了温度对枫香等树种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发现在15—30℃间,随着温度的升高,3种植物种子的萌发开始时间和萌发持续时间均显著缩短。罗紫东等人(2016)测定了枫香叶片衰老过程中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发现随着枫香叶片逐渐变黄变红,其净光合速率的光响应能力逐渐降低。章芹等(2011)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与重金属Cd2 单一及复合污染对枫香幼苗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其研究表明在单一较低浓度的CTAB(0.1—0.5 g/kg)反而能促进枫香幼苗的生长,而较高浓度的CTAB(0.5—2g/kg)对枫香幼苗有毒害作用。何庆海等(2019)对来自30多个不同种源地枫香幼苗的生长状况进行了比较。熊忻欣(2017)通过自然干旱的方式对枫香幼苗进行干旱胁迫,之后进行复水,通过研究光合特性等不同指标对枫香的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冷华妮等(2009)以不同磷水平模拟磷胁迫砂培处理枫香三叶期幼苗,研究7个种源枫香对磷水平的响应差异,发现随着磷胁迫的加剧,各种源的生物量和氮、磷吸收量减少,而利用率增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