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黑杨与青杨杂交子代苗期的表型分异文献综述

 2022-05-28 22:57:00

美洲黑杨与青杨杂交子代苗期的表型分异

1. 我国杨树人工林资源培育现状

我国杨树人工林栽培面积约为700万公顷,位居世界第一,其提供的木材产量占我国用材总量的约40%,具体约为309万公顷。我国杨树人工林的栽培面积虽大,但杨树人工林的产量和质量还待于进一步提高。近几年来我国的东南部地区如福建的西部、北部,江西的东南部等,以黑杨派为主的杨树无性系栽培发展较快,但主要以四旁植树为主,尚未形成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

1.1杨树栽培区

我国杨树可按照地理气候条件和行政区划分成13个栽培区,分别是:1)松嫩及三江平原区;2)松辽平原区;3)海河平原及渤海沿岸区;4)黄淮流域区;5)江淮流域区;6)内蒙古高原区;7)黄土高原区;8)渭河流域区;9)河西走廊区;10)青海高原区;11)新疆北疆区;12)新疆伊犁河谷区;13)新疆南区。各栽培区所用的主要树种以及蓄积量和生产力均有显著差异[1]

1.2国内杨树育种的现状

杨属共分为5派,分别为白杨派(Sect. Populus)、黑杨派(Sect. Aigeiros)、青杨派(Sect. Tacamahaca)、胡杨派(Sect. Turanga)、和大叶杨派(Sect. Leucoides),共有100多个种。在我国这5派均有分布,一共53种,其中青杨派较多,共34种21变种,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和西南地区,有较好的抗寒性。黑杨派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区,为欧洲黑杨,有3种2变种。白杨有9种7变种,从南至北的高海拔山脊处均有分布。在新疆、甘肃、宁夏地区有胡杨的分布,有2种。

建国至今,我国从世界各地引进130余个无性系,引种后建立了完善的基因库,开启了以黑杨为中心的亲本阶段,杂交育种、分子育种、多倍体育种等方法,推动杨树育种产业化发展,为杨树育种发展提供新途径。

但是我国杨树育种仍然存在较多不足之处。我国杨树栽培区主要在低海拔的河流沿岸和平原地区,但其自然分布区遍布于寒温带针叶林区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的山地。这种主栽培区与种的自然地理分布不同导致我国杨树的生态适应性弱;我国的杨树品种原生种质匮乏,虽已引进一些具有高生产力的外来杨树资源,但其有效的基因丰富度仍不能满足我国气候区多样性的需要;我国现有的杨树育种理论和方法不完善,对杂交后代的目的性状表现预见性差,育种效率低[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