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蓝叶甲成虫繁殖能力的地理变异文献综述

 2022-07-04 20:26:22

《柳蓝叶甲成虫繁殖能力的地理变异》

文献综述

柳蓝叶甲Plagiodera versicolora(Laicharting),又名柳圆叶甲,柳兰金花虫,属鞘翅目Coleoptera,叶甲科Chrysomelidae。成虫、幼虫均危害杨柳科植物,主要寄主是杨树和柳树,其它寄主还有玉米、大豆、棉花、桑树等。该虫分布较广,在我国许多地方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天然林[1]。柳蓝叶甲是食叶害虫,以成虫、幼虫取食叶片危害,群居将叶片食成缺刻或孔洞现象,发生严重时,叶片呈网状,仅留叶脉,幼树发生更严重,致使树叶变黄焦枯,过早落叶,使整个树冠呈灰黄色,影响树木成长[2]。

1 柳蓝叶甲的生活史、生活习性及形态特征

1.1 柳蓝叶甲的生活史

成虫交尾与产卵:在实验室条件下,上午7:00至10:00为交尾盛期,交尾历时3h左右,可以多次交尾。交尾结束的当日开始产卵,以下午13:00~14:00和17:30~18:30为产卵盛期,约占全天产卵量的80,也有次日上午才开始产卵的[3]。每块卵块的卵量为6~35粒左右,平均15粒。雌虫可以连续产卵,有时隔1d再产。产卵期持续20d左右,个别产卵期可长达2个多月。每雌产卵量200~650粒,卵成块产于幼嫩叶片的背面,少数产于正面。卵排列整齐,且多是竖立粘在叶背或叶面上。约10d为1个产卵周期[1]。

柳蓝叶甲在南京市一年发生4-6代,以成虫在土壤中、落叶和杂草丛中越冬。翌年4月上旬杞柳发芽时出来活动取食,危害芽、叶,造成叶片缺刻或顶芽受损,5-7d后交配,3-5d后开始产卵,卵主要产在叶片背面,少数在叶片正面。卵成堆排列,每块卵数量不等,以50粒以下居多;卵期6-7d,初孵幼虫群集为害,啃食叶肉,被害处呈灰白色,透明网状,严重时叶片卷曲变褐而枯死[4]。幼虫期约10d,老熟幼虫在叶上化蛹,蛹期3-5d。10月下旬成虫陆续开始越冬。由于成虫寿命长,产卵期长,发生极不整齐,世代重叠严重,4-10月可同时见到成虫和幼虫危害[5]。

1.2 柳蓝叶甲形态特征

成虫:躯体深蓝色,具有金属光泽,有时带绿光,变异较大。头部横阔,触角线状,11节,1-6节较小,褐色;7-11节较粗大,深褐色,有细毛。鞘翅上有排列成行刻点,复眼黑褐色,前胸背板光滑,横阔,前缘成弧形凹入。雌虫体形较雄虫大,雌虫体长平均4.3mm,宽2.6mm,雄虫长3.3mm,宽2.1mm[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