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肥配比对生物菌肥效果的影响
前言
一般认为,农产品增产的最直接办法是大量施用化肥。但经实践证明,施用化肥会使土壤板结,破坏土壤理化性质导致农田附近水域富营养化,饮用水等污染问题(阎世江等,2018)。因此,研究开发绿色环保的新型肥料刻不容缓。近几年来,使用率较高的绿色肥料有有机肥和微生物菌肥。
土壤中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动植物废弃物,是以提供植物营养和改善土壤结构为其主要功能的含碳物料,然而在贫瘠土壤中却相当匮乏。有机肥是经生物物质、动植物废弃物、植物残体加工而来,消除了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富含大量氮、磷、钾在内的丰富的营养元素。施加有机肥不仅能为农作物提供全面的营养来源,而且肥效长,可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促进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但是,施用有机肥肥效较慢,肥料中的养分当季利用率低,不能达到快速有效的土壤改良目的(陈翔兰,2008)。
生物菌肥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肥料,是以其中所含微生物生命活动的产物来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和营养条件,与以往常用的普通化肥相比具有多重优势(陈翔兰, 2008)。然而,生物菌肥本身并不能为土壤增加有机质含量,对于贫瘠土壤效果不显著;同时,生物菌肥种类繁多,受施用条件影响较大。研究有机肥与生物菌肥混施的效果,并筛选出合适的生物菌肥组合,能够对进一步的田间施用起指导作用。
生物菌肥相关研究
生物菌肥简介
生物菌肥是指将野外环境中分离得到的微生物经扩繁复壮后,再经发酵等加工而成的生物制剂。准确地说,生物菌肥是菌,不是一种肥料,它并不含有氮、磷、钾等作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但在施用生物菌肥后,对作物的生长、品质的提高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袁田等,2009)。生物菌肥有很多种,应用最多的主要有固氮菌肥和解磷菌肥两大类。微生物菌肥是一种新型肥料,它含有大量活的微生物,是以微生物生命活动的产物(如固氮作用和解磷作用)来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和营养条件,刺激作物生长,提高抗病虫抗逆的能力,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发挥出了土壤的潜在肥力(陈翔兰,2008)。同时,有的微生物菌肥还可以降解有毒物质,如土壤中的杀虫剂,除草剂等,可以起到净化土壤的作用(许景钢等,2016)。与传统肥料相比,微生物菌肥具有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的优势。
土壤中的磷元素很难直接被植物吸收利用,即使施用磷酸钙、磷铵等肥料,由于有效磷很容易被固定,导致其利用率也不足20%,造成资源浪费(鲁如坤,2004)。因此,如何提高土壤中磷元素的利用率成为了解决磷缺乏问题的关键(毕江涛,2009)。然而,现阶段对于解磷微生物的研究进展缓慢,主要是由于:(1)解磷微生物种类繁多,分解机制各不相同;(2)同种解磷微生物在不同的土壤条件、不同的作物、不同的环境下生长繁殖特点不同;(3)化学药剂导致解磷微生物受到毒害等。但是,近几年来,有不少研究发现,一些解磷菌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并且实际使用效果较佳(王光华等,2003)。
目前从土壤中分离出来的有益生物菌种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褐球固氮菌(Azotobacter chroococcum)以及巴西固氮螺菌(Azospirillum brasilence)等,因其具有解磷和固氮功能而被广泛应用于改良土壤和促进植物生长的相关试验。本试验中使用的就是上述四种生物菌种。
生物菌肥的研究进展
现阶段已有许多关于生物菌肥的研究,主要研究对象一般为禾本科植物及一些果树等。近年来,人们环境保护的意识逐渐增强,对无公害农作物的重视度也日益提高,不断研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寻找新肥源的研究备受关注(赵秉强,2004)。
联合固氮是效率仅次于共生固氮的一种生物固氮方式,普遍存在于禾本科作物的根际环境中,对禾本科作物的氮素供应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冯午,1993)。李春明等(2003)发现联合固氮菌剂对农作物增产有显著效果,1 kg根际联合固氮菌液体菌剂的肥效相当于1 kg纯化学氮肥的肥效,理论上可以用来替代部分化肥氮肥施用。在国外类似的研究中发现,植物联合固氮菌主要通过影响植物的具体性状来促进作物生长并提高作物产量(Dey et al., 2004)。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