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盐碱地添加不同有机物后土壤溶解性有机碳的动态变化文献综述

 2022-07-07 14:49:35

滨海盐碱地添加不同有机物后土壤溶解性有机碳的动态变化

1.1研究背景

盐渍土是盐土和碱土以及各种盐化、碱化土壤的总称。盐渍土对于植物的生长、人类和动物的生活、生态圈生物链的物质能量循环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盐渍土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半干旱区,在滨海的地区也有分布。据最新的数据统计显示,全世界盐渍土的面积已经超过了900万平方公里,差不多占世界陆地面积的6.5%, 占干旱区总面积的39%。而在中国,盐渍土的面积差不多有2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1%。盐渍土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黄河三角洲和长江口北部的广大地区,在各大平原和盆地地区也有分布,如宁夏的银川平原、东北的松嫩平原、黄淮海平原、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准格尔盆地,甚至在青海的柴达木盆地西边、西宁盆地都有盐渍土。因此,对于盐渍土的治理和改良已经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了[1]

Qadir等通过种植苜蓿、施加有机物料以及改碱肥料[2]改良人工配制的盐碱土。我国在试验工作中也肯定了物料添加的改良效果,比如石膏、有机肥以及添加微生物菌剂等一系列措施。早期工作者研究微生物增加植物耐盐性,如Abdala[3]等通过施用麦秆并接种分解纤维素的真菌,能够增强生长在盐环境中豆科植物的固氮能力,增强其耐盐性。目前微生物和有机肥结合的方法在改良盐碱土时被广泛使用。

土壤盐渍化会影响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从而显著影响作物产量。关于土壤盐渍化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生长的影响,及其改良利用措施方面,已有大量的研究和较全面的综述。除土壤理化性质之外,土壤生物学性质也是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属性[4]。盐碱土壤可溶性盐分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作物的生长发育,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是指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受植物和微生物影响强烈、具有一定溶解性的土壤碳素[5],它能够反映土壤DOM的含量。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既是土壤生物化学过程的产生物,又是土壤微生物生长、分解有机碳的重要能源[6],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土壤DOC含量一般不超过土壤有机碳总量的2%,但与较稳定的腐殖质组分相比,土壤DOC的降解速率较快,并且对季节变化、土壤性质及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等响应较快,因此土壤DOC的动态变化能够反映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7]。所以去研究土壤溶解性有机碳的动态变化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2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滨海盐碱地形成原因及危害的概述

盐碱土主要分布在地势低平,地下水位较高的沿海和内陆地区。盐碱地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双重制约,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水资源条件以及人类对农作物的不合理管理、灌溉均能引起一定程度的盐碱化,尤其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较为明显。由于盐碱地通气性和透水生均较差且易于滞水,能延缓地表土壤升温和降低土壤酶活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如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肥力,对农作物生长及其产量产生负面作用,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另外,由于盐碱土地改变了土壤的理化特性,部分地区甚至存在土地溶陷、盐胀等现象。此外,由于盐碱地土壤中盐离子浓度较高,会滞缓植物对水分的吸收,破坏植物生长机能,使其无法正常生长,甚至出现大面积死亡现象,造成森林和草原大面积退化,加剧荒漠化,严重危害生态系统的安全[8]

1.2.2有机物料添加效果的评价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