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3875字
文献综述
1国外相关研究
境外国家公园发展长达一个世纪,研究范围广泛,成果丰硕,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运行管理、社区发展、发展模式、资源评估、法规政策等方面展开。保护地拥有的自然资源是否有不可替代性和国家代表性等特征,是开展国家公园的先决条件,是决定能否成为国家公园的重要依据。
美国最早以“国家公园”来界定有生态系统保护和休闲功能的自然荒地,国外对国家公园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近些年,关于国家公园的研究成果丰富发展,各国学者普遍认为国家公园的建设对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社会经济发展等都有促进作用。
Eugene E. Ezebilo对尼日利亚国家公园分区对提供各种基础设施和旅游业收入的贡献进行了研究,以公园辖区内三个村庄150个家庭进行抽样调查,得出国家公园对基础设施建设做了贡献。一些学者在肯定国家公园建设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注意到国家公园建设过程中管理的问题。
Thapa Shova研究了尼泊尔巴迪亚国家公园非法采伐木材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认为特定地点的特定管理策略是有必要的,并且比“一刀切”的做法更具有影响力,他建议国家公园的管理计划应足够灵活应适应性够强,以更好地适应各地不同情况并获得当地社区更广泛的支持。美国作为国家公园的发源地,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等国家都借鉴美国的国家公园管理模式,但是世界保护联盟(IUCN)指出,美国的这种“岛屿式”保护模式势必会导致社会和自然关系的扭曲发展,使人和地之间的矛盾更加严重,因此美国的这种模式并不适合于保护地居民分布较为密集的国家和地区。
英国的国家公园发展模式则不同于美国,英国的国家公园侧重于游憩功能,因为英国国家公园主要位于城郊,土地几乎都是私人所有,所以其主要形成以乡村旅游和社区经营的部分相结合模式,能更好的解决社区居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国家公园保护开发之间的矛盾。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世界各国对生态环境重视程度的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和周边居民生计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成为各国学者普遍关注的热点。大多数研究表明,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的建立降低了居民的生计可持续性。Archi Rastogi等研究认为贫困地区的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周围农户的生计产生了负面影响,应制定相应的补偿性措施以及开展更有效的项目,以此来缓解环境保护和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冲突和矛盾。Haruna AbukariPhD等认为保护区的地理位置会影响公园附近社区居民的感知,国家公园对居民生计和社区发展有积极影响,主要原因在于包容性的国家管理结构与政策治理,可以增强居民对生态保护政策的支持。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