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碳银行业务发展对策研究
文献综述
当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的国家寻求低碳经济发展,来促进经济的健康增长和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战略。我国的商业银行在低碳金融方面进行了初步大胆的尝试。通过创新发展低碳金融从而实现业务经营转型已经引起了专家学者的深入研究。据悉,2003年英国政府在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此后,低碳经济、低碳产业、低碳技术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后,低碳经济更是成为时代的主题。在世界倡导低碳经济的时代大背景下,我国也在不断进行探索。2007年12月,联合国巴厘岛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三次大会期间,中国政府郑重承诺在5年内实现节能20%的目标。2009年11月25日的国务院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
低碳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发展的趋势和时代前进的主流,低碳经济的改革发展是金融发展的一部分,金融中心的建设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也成为衡量一国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的商业银行在低碳金融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进入了成长期。随着近年来利差收窄、信贷风险暴露、金融脱媒等方面暴露出来的经营问题,如何在低碳经济下,创新发展低碳金融从而实现业务经营转型是碳银行业务改革的重点。碳金融是在投融资行为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注重环保产业的发展,通过其对社会资源的引导作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在碳银行业务的发展方面已经相对成熟。而国内商业银行金融业务起步比较晚,发展相对滞后。更为严重的是,很多人忽略了“碳金融”建设的实质不仅是金融机构如何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的问题,更是一个新的金融体系建设的问题,如果抓不住“碳金融体系”这个关键,忽视碳交易定价和碳商品计价结算货币主导权这一核心,就会在新的一轮国国际货币体系重构中失去主导地位。如今,研究碳银行业务的发展对策成为我们当今时代的主要任务。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碳银行业务的发展成果和趋势进行了概括和分析,找出我国碳银行业务发展的不足之处,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并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以下就是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碳银行的发展主要还是以商业银行为发展主线,因为碳金融业务在我国还是刚刚起步,各方面的发展都不是很完善。分析文献可知,我国商业银行碳银行业务的发展最早是2006年5月,与国际金融公司签订首次合作协议。通过分析借鉴业务成熟国家的经验,我国的碳银行业务不断的得到改善,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还要向业务创新和发展政策方向努力。
从查阅的文献来看,国内的专家学者在对碳金融的发展趋势上大底一致,只不过针对碳银行业务的发展问题,提出的发展对策不同。不同时期碳银行业务的发展都有所改善,同时也出现新的问题,因此,各个时期的专家学者对此持有不同的建议看法。
大多数学者和邵伟(2010),认为,各国目前建立了碳排放权交易一级和二级的市场,在“配额”和“项目”两方面取得进步和发展。碳信用配额新交易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断的开发金融衍生品,交易额度不断增大。项目型交易中投资基金近些年来不断出现,推动了碳金融市场的发展。目前,碳衍生品交易主要集中在发达市场,欧洲气候交易所是全球最大的碳衍生品交易市场,主要交易品种为EUA期货和期权,CER期货和期权。郑兰祥 郑萍(2010) 提到,谈衍生品的发展极为缓慢,没有碳掉期交易,碳证券等各种碳金融衍生品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大部分停留在“绿色信贷”的浅层次上,缺乏丰富的配套产品。并且,我国的碳银行发展与全球相比,还是比较落后。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存在的问题。调整信贷结构难度大:如果不顾实际情况而严格坚持绿色信贷准入政策,不仅会使金融机构缺少支持的对象,企业也无法获得银行信贷资金的有效支持,银行调整信贷结构存在一定的难度。银行尚未形成系统、规范的环境风险管理流程和制度:环境风险管理系统的确实,降低了绿色信贷措施的可操作性。CDM发展被动:本土的中介机构与第三方核准机构尚处于起步阶段,难以进行CDM项目评估及排放权购买的工作,制约了碳交易的发展。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