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蛾HSP70基因在其抵御高温胁迫中的功能研究文献综述

 2022-04-08 22:53:22

美国白蛾HSP70基因在其抵御高温胁迫中的功能研究

1.研究背景及意义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属鳞翅目 (Lepidoptera) 灯蛾科 (Arctiidae),是一种寄主广、繁殖力强、适生性强、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检疫害虫[1]。自1979年美国白蛾首次在我国辽宁省丹东地区发现以来,至今已经扩散至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江苏、安徽、山东、湖北、河南、湖北、陕西等13个省 (区、市) 的近600个县级行政区,对我国的林木资源及相关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美国白蛾向南方不断扩散的过程中,必将遭遇地理分布区域内温度的影响。因此,美国白蛾需调动体内复杂的生理机制去应对高温胁迫。

热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HSP),又称热休克蛋白,是一种物种间和进化上均非常保守的蛋白质。当生物体遭遇极端温度、饥饿胁迫、氧化胁迫、重金属胁迫时,会优先转录该蛋白,引导其他蛋白质的正确折叠,帮助生物体抵御不良环境。根据分子量的大小和功能分为:HSP90,HSP70,HSP40及HSP20。热激蛋白70家族又包括诱导型热激蛋白70 (HSP70,heat shock protein 70) 和结构型热激蛋白70 (HSC70,heat shock cognate protein 70) 两种类型。HSP70是热激蛋白中最保守的成员,并且是应对胁迫的“主力军”,在蛋白质控制网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拟对美国白蛾的2条HSP70基因HcHSP70和HcHSC70进行克隆及生信分析,并从转录及蛋白水平探究其在高温胁迫下的表达特性,通过原核表达的方式获得有活性的HcHSP70蛋白进行体外分子伴侣活性测试,可为美国白蛾应对高温胁迫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2.1美国白蛾的研究概况

美国白蛾在我国一年发生2~3代,其幼虫杂食性,对寄主的危害性也主要集中在幼虫期[2]。第一代幼虫5月中旬开始进行危害,其低龄幼虫 (1-3龄) 有吐丝结网、群居危害的习性,老熟幼虫 (4-6龄) 有暴食习性[3]。美国白蛾越冬成虫在 5 月出现,二代幼虫通常在7月中旬出现,严重危害期在8月中旬。三代幼虫则出现与9月,10月中旬多在土石块、树皮缝或建筑物缝隙中出现越冬蛹[4]。美国白蛾极易引起灾情,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发育产生,甚至导致死亡。除此之外美国白蛾幼虫的取食活动使寄主植物叶片枯萎,减少光合作用,衰弱的被害树木容易感染其他病虫害,造成二次损害。同时也削弱了树木的抗寒能力、抗逆能力,使受害树木面临死亡威胁[5]

美国白蛾食性杂,寄主范围广,可以取食600多种寄主植物,包括各种乔木,果树,灌木,草本植物和农作物[6],对于不同的寄主,美国白蛾的选择率和喜食程度以及适应能力并不相同。研究发现,其中黑头型美国白蛾偏好寄主植物共有34种,最喜欢的寄主植物主要包括: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柳树larix Spp以及柿树 Diospyros kaki Thunb;红头型喜欢的寄主只有10种,最喜欢的寄主是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 Sarg和柿树[7]

1.2.2温度对昆虫的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