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温耦合作用对多孔炉渣沥青混合料环境安全性影响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2022-03-25 19:34:52

文献综述

1.前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生活垃圾产量逐年增长,使得填埋场地愈发紧张。垃圾焚烧处理因其所具有的减量化显著、杀菌彻底、不侵占土地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1]。我国目前焚烧处理已占生活垃圾总处置量的50.3%,炉渣年产量达2400~3000万吨。且随着生活垃圾产量及焚烧比例的持续高位增长,炉渣产量必将继续增加。目前,研究人员针对焚烧炉渣的资源化利用进行了大量探究。已有研究发现炉渣的重金属含量、浸出毒性和溶解盐含量均较低,没有放射性危害,因此资源化利用的环境风险较小。加之炉渣中残余有机物含量较少,坚固性较好,具备作为土木工程材料进行资源化利用的基本条件。

但是,炉渣集料的强度相比天然集料有明显不足,因此将炉渣集料应用于对强度要求不高的多孔沥青混合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4]。多孔沥青混合料因其内部具有复杂的连通空隙网络,透水性好,因此在作为面层材料使用期间与雨水接触频繁,考虑到炉渣中含有的重金属在使用期间有浸出风险。因而多孔炉渣沥青混合料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对环境的潜在负面影响及影响程度,对于下一步实现多孔炉渣沥青混合料的工程实践非常关键。

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南京市的温度和降雨特点,研究多孔炉渣沥青混合料在降水、温度及其耦合作用下的重金属浸出行为及其对浸出行为的影响机制,以期为多孔炉渣沥青混合料进一步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

2.国内外研究进展

国外对于炉渣的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究较我国起步早,并且欧洲多国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炉渣资源化利用技术方案(或规范),至今仍在该领域内保持着领先地位。挪威、丹麦、芬兰和瑞典等国在道路建设中的炉渣资源化利用率已普遍达到 80%以上;美国炉渣的实际利用率尽管只有 10%左右,但相关研究成果丰硕[2,3]。我国从2000年以后也开始了相关研究,并在该领域内的研究方向与其保持着相对一致,但在研究深度和方法上还存在有一定的差距,还需要继续推进研究。

2.1炉渣基本性质研究

原状炉渣呈黑褐色,风干后为灰色,主要含熔渣、金属、陶瓷和砖石碎片、玻璃、不可燃盐分以及其他未燃尽有机物,除去大宗物质后,其外观形状与天然集料相似[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