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森林绿地规划控制性指标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03 10:26:55

文献综述

1.国内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在城市森林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80年代中期,我国台湾高清教授出版《都市森林学》,与此同时,王义文[1]将城市森林的有关概念引入国内。我国在城市绿地规划中一直都是采用城市绿地率、城市绿地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三项指标来指导城市绿地建设,并明确规定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6m2,建成区绿地率不低于30%,城市绿化覆盖率不低于35%[2]。但在近年来的城市森林绿地规划建设中,仅仅靠这三项总体性的指标来衡量城市森林绿地规划的情况,不足以保证城市绿地总量的增加和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也无法总体评价城市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无法反应城市森林绿地的内部结构和整体布局等情况。国内大量学者因此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希望制定出更为合理的相关控制性指标[3]。黄晓鸾[4]进行的城市生存环境绿色量群值的研究较为成熟,研究探讨了国内外城市公园绿地的绿色量指标,借鉴国内外城市绿地各种功能量化的研究,进行我国城市绿化环境质量评价的调查研究,应用绿化三位量对典型城市不同的绿地类型、绿化结构的各项测算,提出了5类40项绿色量指标,全面、综合的反应和衡量绿色环境的生态、游憩、审美等功能和环境质量与生活质量。刘云国[5]等人的研究认为,城市绿地指标除原有的这三项指标以外,还应包括生态、环境、景观、园林、分布的均匀度、织物结构、配置模式以及规划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并在以岳阳市为例的城市绿地规划指标体系研究中,他以系统性、通用性、协调性、动态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为原则,采用层次分析法、生态要素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等来构建城市绿地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结论认为,不同城市在应用城市绿地指标体系时,应根据各自的情况进行调整;未达到调整后城市绿地指标体系标准的城市,可在城市发展中加以补充完善;制定合理的城市绿地指标体系来指导城市绿地建设,从而可在经济、生态和社会三个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周聪惠,金云峰[6]等学者的研究认为1)城市绿地分类尚不满足功能和空间平衡的需求,2)规划指标难以落实以及分配失衡,3)缺乏附属绿地规划控制的引导,基于此,周聪惠,金云峰[6]通过等级控制方法的讨论以及等级控制体系框架构建来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功能细化和平衡以及指标分配和落实等问题的解决提供策略,结论认为,城市绿地规划的等级控制体系框架应包含两个主体部分,即城市绿地等级划分(分级)体系和等级规划控制措施体系。而等级控制体系框架建构的技术途径还应包含对城市等级特征的研究,涉及到功能服务级别特征和空间规模级别特征两个方面的内容。路立,藏留洋,于顺东[7]等学者在对天津市城乡绿地系统规划的研究中,从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方面构建绿地评估指标体系,研究通过绿地系统规划理论以及国外先进城市典型案例的研究,总结归纳出可供天津市绿地系统规划实施与评价体系构建的经验,并从天津市绿地系统建设的现状出发,通过比较研究、历史回顾以及既有规划的实施评估,建立了天健市城市绿地系统实施评价指标体系,提高对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效应的认识,促进国有生态资产的估值,总结了天津市绿地系统生态补偿、环境经营的新途径,使城市型生态林业走向制度化,辅助规划决策与环境管理,这对国内其他城市应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有借鉴经验。廖科[8]等人的研究在综述国内外城市森林理论,实践及研究动态的基础上,从景观生态学、系统工程学、城市生态学、林学等学科为理论依据,提出了一套系统化、层次化、实效化、定性与定量化的城市森林评价指标体系。其研究结果表明,各评价指标权重的综合重要性排序表明在衡量城市森林建设的因子中,城市森林覆盖率的重要性最大,这说明在城市森林建设过程中,不仅应达到足够数量的森林绿地面积,同时也需要合理安排城市森林的结构和布局,以此提高城市森林的生态质量和服务功能。

国内对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研究方向比较多元化,但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分析评价方法的多样化,以及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后国内的发展方向会更加多元化,分析评价指标也会更加细化和完善。

2.国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外对森林城市的研究和建设比国内早得多,在1962年,美国肯尼迪政府在户外娱乐资源调查报告中,首次使用“城市森林”(Urban Forest)这一名词,司马永康[9]等人的研究认为,城市林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萌芽阶段(1965年以前),建立阶段(1965年-1980年)及巩固与发展阶段(1980年至今)。

北美和西欧各国在城市森林方面的研究注重城市林业中环境容量的研究,以便确定城市绿地环境的负载,从而开发城市林业的潜在效益,将城市林业与社会经济发展和景观、人文价值紧密结合,为城市建设的设计、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10]。现在,美国洛杉矶,日本东京,印度新德里,澳大利亚悉尼等城市,都正在把建设城市森林作为新世纪发展的重要内容。城市森林绿地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是国外的一个研究热点,据Kreter[11]等人在美国San Autonio地区的研究结果表明,在1976-1991年间,每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降低45.4%(相当于每公顷土地减少23.22美元),目前,国外关于城市森林绿地在生态服务功能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森林、草地和农田生态系统,重点集中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维持生物多样性、提供休息娱乐和绿地生态系统管理等方面[12]。Mcpherson[13]等人的研究利用都市区农田树木资料来描述市区的森林结构,利用模型数据,计算了由树木产生的生态系统服务,提出通过增加加利福尼亚城市森林的恢复力来减少灾难性损失的风险的战略。城市森林的研究将越来越注重城市林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城市林业兴起于社会经济需要,也必将服务于社会经济需要。城市林业既重视整体的宏观效果,追求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又不忽视局部的艺术魅力。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的主体,也是城市文化和城市美学的主要组成,对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和社会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义文. 城市森林的兴起及其发展趋势.世界林业研究,1994,5(1):42-49.

[2] 国家建设部. 城建[2000] 106号国家园林城市标准[S]. 2000(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