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背景
随着以增温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加剧,异常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影响范围和强度变得更加复杂【1】已有的观测事实表明,冬季增温使全球极端低温事件出现的频率和强度均有所减弱,但2008年以后北半球的极端低温事件的强度有所增加,并在不同区域上呈现较为复杂的变化【2,3】。冬季增温使中国北方地区的日最低气温小于0 °C的日数显著减少,暖冬事件在1986年以后发生更为频繁【4】。与全国的变化趋势一致,西北地区气温在1990年后显著上升,特别是冬季气温在近半个世纪升高了2.1 °C【5】。同时,中西部的强暖冬事件较全国其它区域表现更为突出【2】。
雪豹(Panthera uncia)是高原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是全球濒危的大型猫科动物,仅分布于中国、俄罗斯、尼泊尔、蒙古等12个国家【6】。雪豹占据食物链的顶端,其生存状况是整个山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良好反映【7】。其在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维持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是世界上雪豹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全球约60%的雪豹栖息地位于中国,总面积约44万km【8,9】。但是,我国的雪豹研究起步较晚,此前的研究工作有一定的积累,包括其分类地位、食性、分布以及保护遗传学研究等方面,研究区域多选在青海、西藏、新疆等雪豹分布面积较大的地区【9~14】。
青海全省地势总体呈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部低的态势,西部海拔高峻,向东倾斜,呈梯型下降,东部地区为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各大山脉构成全省地貌的基本骨架。青海省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地处青藏高原,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其气候特征是:日照时间长、辐射强;冬季漫长、夏季凉爽;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降水量少,地域差异大,东部雨水较多,西部干燥多风,缺氧、寒冷。年平均气温受地形的影响,其总的分布形式是北高南低。青海省有陆栖脊椎动物类约一千多种,有经济价值动物二百多种,鸟类别近三百种、兽类一百余种,分别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和三分之一。珍稀动物有:野骆驼、野牦牛、野驴、藏羚羊、盘羊、白唇鹿、梅花鹿、麝、雪豹、黑颈鹤、藏雪鸡、天鹅等。1998年11月9日青海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停止天然林采伐的通告》,开启了青海天然林保护的历史征程,标志着青海林业中心工作从此走向了生态保护与建设为主的发展时期。经过20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天然林保护形成了“县局、林场、中心管护站(管护站)、管护员”为主体的四级管护体系,管护责任得到全面有效落实。
1.天保工程与雪豹分布
1.1天保工程的成效
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天然林得到了休养生息和有效保护,森林植被全面恢复,森林面积与蓄积实现双增长。根据调查资料显示,1998年与2005年对比,有林地面积和灌木林地面积都增长了很多,森林覆盖率由4.3%增加到4.8%。
天保工程实施以后,青海省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利用工程资金新建、改建和扩建苗圃15处,新建采种基地、良种基地、工厂化育苗基地和省级林木种苗示范基地,修建几十个防火瞭望台,安排足够的防火车辆,防火设备上万部(件),修缮林场危房16250m2,建护林点571个,极大的改善了基础设施落后状况和 林场职工生产生活条件,使林区广大干 部职工真正感受到天保工程带来的好处,同时也激发了爱林护林的积极性。
受国家重点保护的马鹿、白唇鹿、雪鸡、蓝马鸡等一、二级保护动物在林区内可以见到,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护;森林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加,如藏野驴和藏原羚增加明显,在玛多县公路两侧随处可见。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