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基于遥感的城市生态弹性评价研究
摘要:日益严重的自然灾害等不良影响对城市造成了重大冲击,进行城市弹性评价,可以为城市的弹性建设提供新思路,为建立弹性城市评价体系奠定基础。本文首先梳理了弹性城市相关概念,阐述了城市生态弹性研究现状,总结了基于遥感的城市弹性评价方法及研究现状,最后对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关键词:弹性城市;遥感;评价
-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国城市化程度大幅提高,但随之而来的各种生态、经济、社会问题日益严重,对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影响。为了增强城市自身防御灾害的能力和遭遇灾害后的自我恢复能力,以便在遇到各类问题时能够进行有效防范,或者在问题发生后可以尽可能的恢复原本状态,各国学者经过一系列研究提出了弹性城市的概念,并认为其是填补可持续发展城市应对极端自然灾害实现城市灾害风险管理的主要理论研究。
目前,对城市弹性研究的成果较少,对于弹性理论尚未形成全面的理论体系,尤其对于城市弹性的评价研究十分缺乏。因此,分析影响城市弹性的主要因素,优化城市弹性评价思路,可以为我国城市的弹性建设提供新思路,并为探索影响弹性城市中长期规划建设的核心因素提供参考,为建立弹性城市评价体系奠定基础。
- 弹性城市相关概念
弹性(resiliencezwj;)有时还被译为韧性、恢复力[1]。弹性最开始被机械学家和物理学家用来表示弹簧发生弹性形变后可以恢复到原来状态的一种性质。1973zwj;年,理论生态学家霍林(Holling)将弹性的概念创造性地引入生态系统,将其定义为“系统所拥有的应对外来冲击,并在危机出现时仍能维持其主要结构和功能运转的能力”[2]。国际上各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也都开始对弹性进行研究,并从不同角度界定弹性,近年来国内弹性相关研究也不断深入,研究维度也逐步丰富。
在这种研究背景下,城市弹性的概念应运而生。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对其有不同的理解,Wildavskyzwj;认为弹性城市在面对干扰时不但有能力积极应对,而且还能让系统迅速恢复到原有水平,主要反映的是系统受到灾害时的弹性和受到灾害后的自我适应能力[3];2013zwj;年,艾伯蒂(Alberti)提出弹性城市是指城市在结构和过程变化开始更新之前,具有的适应和从变化中恢复的能力和水平[4];弹性联盟(Resiliencezwj;Alliance)则认为弹性城市是城市或子系统可以吸收和消除外部扰动,并维持其原来的主要特性、组织和功能的能力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这也将对弹性城市内涵的研究,从最早的一维生态扩大到目前的生态、工程、社会和经济四维视角。作为城市系统四个不同的角度,分别对城市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共同构成了弹性城市理论的内涵。
- 城市生态弹性研究现状
生态系统不仅为城市和人类带来了良好的自然资源,还为改善气候条件、减少环境污染提供了一定的帮助,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存在。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如生态环境破坏、空气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降低、自然栖息地破坏等。方修琦等(2007)在第六届全球环境变化会议上剖析了弹性概念在工程学、生态学、社会生态学等领域的内涵及其演进过程[5]。蔡建明等(2012)概括了国外弹性理论研究的四个领域,阐述了国外弹性城市的四个层面,即生态、工程、经济和社会弹性,并对其概念、内涵及主要学者进行分类归纳[7]。欧阳虹彬等(2016)研究了弹性城市理论的演进过程,将其分为工程弹性、生态弹性、社会--生态弹性三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研究[8]。美国国际开发总署(2007)在印度洋海啸之后提出《沿海社区弹性指南》,这一《指南》从印度洋2004年之后的海啸中汲取经验,考虑了多样化的沿海自然灾害和生态危险,包括海啸、地震、暴雨、风暴潮、洪水、山体滑坡、泄漏和慢性污染、海岸侵蚀、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化等,试图制定更全面和强大的城市弹性规划框架。[9]闫慧文等(2019)研究了城市植被对城市小气候、空气质量、碳氧平衡等的影响,间接反映了城市植被对城市生态弹性的正向作[10]。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