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个竹种叶形态功能性状的差异文献综述

 2022-04-14 21:06:01

靓竹快繁体系的建立

前言

靓竹(Sasaella glabra f. albostriata Muroi ),中文学名为白纹椎谷笹,禾本科(Gramineae),东笆竹属,混生型竹种。秆高50-80 cm,粗2-2.5 mm,节间长12 cm,无毛,节下常具一圈白粉。叶片披针形,绿色,具黄白色纵条纹,长15-20 cm,宽1.5-2.5 cm,先端渐尖,微弯曲,两面无毛。竹株矮小,株间密集,分蘖力强,色彩优美,尤夏日更为靓丽。原产日本,是优良的地被类观赏竹种。

我国观赏彩叶竹资源丰富,但目前开发利用较少,对彩叶观赏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引种栽培、园林应用、抗旱、抗盐、抗水胁迫及光合生理特性研究等方面。靓竹具有观赏价值高、耐寒、耐瘠薄、抗病虫害能力强等特点,可作为绿化或作为盆栽观赏竹,还可用于矿区土壤修复,山坡绿化,避免水土流失。

1.研究目的和意义

靓竹因其叶片绿色具黄白色纵条纹,经常作为观赏竹种被人们所认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竹子的观赏价值及美学价值也被逐渐提高,其重要性愈加突出。然而竹子由于其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常采用移竹、竹蔸、埋鞭、埋秆、埋节等传统繁殖方法为主,这些方法具有消耗母竹多、种苗运输不便、劳动强度大、繁殖系数低等缺点,尤其对资源稀少的珍贵观赏竹种来说,传统的繁殖方法受到了较大限制,难以快速规模化发展资源。针对这些问题,人们开始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竹类植物进行植株再生。目前,关于竹类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日益增多,而关于观赏竹的组培研究较少,本实验采用观赏价值高的靓竹,对其进行组织培养,以期培育出健壮优质的组培苗,为人工栽培和工厂化育苗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2.研究进展

植物组织培养又称植物离体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理,利用植物体离体的器官(如根、茎、叶、茎尖、花、果实、种子等)、组织(如形成层、表皮、皮层、髓部细胞、胚乳等)或细胞(如大孢子、小孢子、体细胞等)以及原生质体,在无菌和适宜的人工培养基及温度等人工条件下,诱导出愈伤组织、不定芽、不定根,最后长成完整的植株。根据培养的植物体材料的不同,植物组织培养又可以分为植株培养、胚胎培养、器官培养、组织培养及原生质体培养(王文静等,2000)。

竹类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最早见于1968年Alexander和Rao关于竹子合子胚离体培养的简报(Alexander M等,1968)。随后Tseng等利用竹叶分离获得原生质体,但未做进一步研究(Tseng等,1975)。国外比较系统开展竹子组织培养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Mehata等在第5届国际植物组织细胞培养会议上首次报道印度莿竹(Bambusa arundinacea 通过胚性愈伤组织获得再生植株(Mehata等,1982)。 Huang等以绿竹属等属的部分竹种生长活跃的侧芽和顶芽的芽尖作外植体,对诱导愈伤组织产生的条件作了详细研究,并以凤凰竹 Bambusa floribunda 、翠竹 Sasa Pygmaea 和人面竹 Phyllostachy aurea 的叶片和嫩茎尖作为外植体,诱导出愈伤组织(Huang等,1983)。2002年王光萍以金镶玉竹等11种观赏竹的嫩芽为外植体诱导丛生芽,其中平安竹等7个竹种获得了再生植株(王光萍等,2002)。2004年张光楚在20种丛生竹的组织培养中15种得到生根小植株(张光楚等,2004)。

2.1外植体的选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